叛亂再起,幽州鎮又一次陷入換帥的風波中,只是這個時間段,長安朝廷暫時無暇顧及邊陲的幽州鎮了。
在這一年,王仙芝率起義軍馳騁中原,連續攻克數州之地,聲勢愈發壯大,唐廷眼看不能制,于是祭出招安之策,赦王仙芝與尚君長罪,并加以官爵招降。
王仙芝攻蘄州,原被俘的汝州刺史王鐐,親自為王仙芝作書,勸蘄州刺史裴偓與農民軍約和,并為王仙芝等將奏請官職。
裴偓遂即開城請王仙芝,尚君長等三十余人入城,而黃巢留駐城外軍中,裴偓設宴接待,雙方一片和氣。
而在之后,圣人下詔,以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并遣中使赴蘄州授任。
王仙芝得官后,喜出望外,唯有黃巢怒不可遏,言:“初起兵時,吾等立誓共橫行天下,今爾獨降為官,使義軍眾何所歸!”
罵完后,黃巢還不解氣,又沖上去毆傷了王仙芝頭部,眾將亦是喧噪不止,王仙芝畏懼眾怒,不敢受朝廷任命。
而在其后,起義軍掠取蘄州城內儲糧,王仙芝,尚君長二人,與黃巢分兵而去,黃巢本欲殺使,但被王仙芝力阻,因而裴偓,中使僥幸逃的一命。
眼下長安朝廷還沒從蝗災中緩過來,而王仙芝和黃巢的起義兵又嚴重威脅著漕運的安全,幽州再亂,也比不上圣人和百官錢糧不足用的囧境。
從秦至漢,關中平原一直是肥沃的代名詞,只是到了隋唐時期,由于關中植被大量破壞,耕地過度開發,關中盆地的產量已經低于西漢時期。
糧食不夠吃,朝廷就只能從外調運糧食,因此,漕運對唐廷而言,至關重要,而眼下錢糧主要供給,皆來自東南財賦之地,通過大運河南段的江南運河,邗溝,汴渠北上,入黃河后逆流而上到長安。
要說起來,終唐一世,東南諸道,對大唐那是忠心耿耿,無論是什么時候,那是風雨無阻的往關中輸送錢糧,要是沒了東南財賦之地,大唐別說養十幾萬跟大爺一樣的神策軍,怕是連宮廷開支和百官的俸祿都夠嗆了。
因此,在此時的朝野上下,那是一個勁的圍堵黃巢,生怕他把漕運給斷了,那對大唐而言,才是真正的要命殺招,至于幽州,愛怎么樣就怎么樣,反正在皇帝和宰執看來,大唐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幽州多多少少要背點鍋。
……………………
十月二十日,楊承榮率部渡過三河,沿途以來,秋毫無犯,眾軍士一門心思的要跟楊承榮,一同去幽州博大富貴。
盧龍節度使朱有容,見各州軍將,全是磨磨蹭蹭的模樣,又怎么會不知道這些軍頭是在打著什么主意,因此,朱有容也是死了調兵的心。
十月二十一日,朱有容率重新整編的經略軍,一萬五千眾,另牙軍三千,全軍出動,迎擊楊承榮。
至于監軍使田仕鞅,忽然得了只能臥床的怪病,因此,朱有容的這支軍隊,沒有監軍坐鎮,但是田仕鞅相信,沒有監軍,朱節帥也會拼死一戰的。
要說這年頭的武夫,多少有些一樣的毛病,那就是不愛守城,就是喜歡和敵人野戰。
二十三日,朱有容率部一萬八千人,駐于潞城以南,大軍并未渡河,想來是上一次張公素對陣李茂勛,過了潞河后,大敗虧輸的下場讓朱有容心有余悸,因此,這一次,他不渡河,他要等著楊承榮渡河,或許他還能來一次半渡而擊之的經典戰役。
不過,楊承榮也不是傻子,河對岸朱有容虎視眈眈,嚴陣以待,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渡河。
雙方于潞城下,隔大河對峙,就是苦了潞城百姓,這才多久,又來一回,潞城知縣心中實在苦悶,他又不是神,哪猜的出來這一戰誰贏誰輸。
因此,潞城知縣那是緊閉城門,打定主意,沒有贏家之前,他絕不開門,誰派使者來,他都好好接待,低聲下氣,但是要開城,絕不答應。
雙方隔河對峙兩日后,二十五日,楊承榮突然拔營南下,朱有容不敢怠慢,當即跟著南移。
但是僅僅相隔一天,斥候急報朱有容,言楊承榮所部,又掉頭往北而去,朱有容氣急,只得再次北返。
但是就這么一來一回,經略軍中,怨氣頓生,皆言:“此戲耍我等乎!”
朱有容也知道軍中有怨言,但是眼下這當口,敵動了,他總不能傻傻的守著河吧,而就在朱有容遲疑不決時,有部將建言。
此人言:“何不讓大軍后退,楊承榮想謀奪尊位,那他就必然要進攻幽州,如此一來,我等何不如以逸待勞,回撤幽州,坐等賊軍,否則這般上下阻擊,只會徒傷軍士銳氣。”
這個建議,看起來是很有道理,也確實不是什么歪主意,朱有容聽后,頓覺有理,畢竟,要是楊承榮再來一次這樣上下戲耍的招數,朱有容覺得,大軍的銳氣都會被折騰光了。
因此,在二十七日,朱有容下令大軍回撤五十里,而在朱有容撤退不久后,楊承榮得到確切訊息后,立刻下令大軍渡過潞河。
二十八日,楊承榮親率馬軍兩千騎,脫離步軍,先行追擊朱有容大軍。
要說起來,楊承榮此人膽識過人,總兵力都不及朱有容時,竟敢以弱擊強,僅率馬軍兩千人,便敢沖擊近十倍于己的軍隊。
而朱有容在得知敵軍以兩千騎脫離步隊,直沖自己而來,十分高興,大呼:“賊將失智矣!”
隨即下令,步軍停止行軍,列陣以防不測,同時將經略軍所部四千騎,分布于左右兩翼,又嚴令騎兵無令不得出擊,朱有容要等敵軍更近一些,再行圍殺,就算不能全殲,也要把這支騎兵留下大部。
只要打個開門紅,軍心士氣一上來,勝利也就唾手可得了,朱有容第一次感覺到,勝利就在眼前的滋味。
而這一仗只要贏了,其威望大增,各州軍將還有誰敢違抗自己,到時候,挑個刺頭,比如陳從進,再打殺一番,盧龍節度使這個位置,也就徹底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