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張元初分析的頭頭是道,何敬之忽然感慨道:“哎,人老嘍!軍事上的事兒,你多盯著點,我這把老骨頭,再干幾年也該退了。
去年還能熬個通宵,現在熬半宿就心慌氣短的。”
張元初聞言笑出聲:“老何啊,你可別忙著撂挑子!咱這國家剛有起色,你要是退休了,誰跟我搭班子唱雙簧啊?”
他轉頭看著何敬之兩鬢的白發,語氣里帶了幾分真心:“再說了,你不是一直想在史書上留個‘中興名臣’的名號嗎?這會兒退縮,可就前功盡棄了?!?/p>
何敬之擺擺手,臉上露出苦笑:“名號不名號的,我倒不在乎。就是覺得如今這世道變化太快,一會兒工業建設,一會兒外交斡旋,忙得腳不沾地?!?/p>
兩人正聊著,外交部部長施肇基一路小跑過來,腦門子上直冒汗:
“兩位長官,出大事了!扶桑跟日耳曼國、意國昨天在柏城簽了軍事同盟協定,正式結盟了!”
張元初的墨鏡滑到鼻尖上,接過電報掃了兩眼,嘴角的笑慢慢收住了。
按時間算,這同盟本該去年下半年就簽,當時沒成,他還以為這事黃了,沒想到終究還是簽了,就推遲了半年。
其實張元初不知道,這一切的變故都來源于他!
當初他讓人試探小胡子,這一度讓小胡子以為天朝要對斯拉夫國動手,暫時放棄了和扶桑的商談。
結果后面發生的事讓小胡子非常憤怒,天朝開始大規模向米字國兜售軍火以及其他物資,隨后還和米字國、花旗國簽訂了三國周轉貿易協定。
小胡子當即就明白了,天朝并不打算和日耳曼國結盟,也沒有要和斯拉夫國發生沖突的想法。
于是日耳曼國又重新和扶桑開始商談,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鬼子開始向日耳曼國透露出他們對斯拉夫國的一些想法。
當時小胡子正要簽署巴巴羅薩計劃,聽聞這一點,直接指示外教部和扶桑開始進行更深層次的接觸。
于是才有了41年四月初,三個國家簽署軍事同盟的事。
.......
“還是來了!”張元初把電報往草地上一丟,轉頭對何敬之說:“老何你看,小胡子這是要讓斯拉夫國腹背受敵啊。
當年他單挑斯拉夫國都夠,現在加上扶桑捅屁股,某人怕是要睡不著覺了。”
何敬之拿起電報,眼睛瞇成了縫:“日耳曼國不是還在搞海獅計劃嗎?怎么突然跟扶桑勾搭上了?”
“你別忘了!”張元初摸出煙盒,給何敬之遞了一根:“日耳曼那是虛晃一槍。
瞧著吧,他給部隊發英語翻譯、米字國地圖,都是迷惑斯拉夫國的花招。真正的殺招就在東線?!?/p>
他吐了口煙,望著天空掠過的飛鳥:“不過這沒關系,斯拉夫國越困難,我們得到的好處越多。”
何敬之湊過來看,眉頭擰成疙瘩:“好處?咱能撈著啥好處?”
“那可多了去了!”張元初把墨鏡往上一推,眼里冒起光來:“就說那三國周轉貿易協定吧,本就是花旗國繞開國會的權宜之計。
要是羅瘸子說動了那幫議員,米字國直接找花旗國買物資,咱皖中工業區的訂單就得泡湯。
可現在不一樣了!斯拉夫國要是遭雙面夾擊,能求支援的就倆地兒:花旗國和咱?!?/p>
“花旗國往斯拉夫國運物資,航線不順暢吧?”何敬之猜測道
“可不是嘛!“張元初猛地起身,將原史上花旗國援蘇的三條線一一道來:
“花旗國想要援助,只能走三條線:頭一條從花旗國東海岸到米字國,再經北海去摩爾曼斯克,可走北大洋會遭日耳曼國潛艇咬,十船得沉五船!
而第二條才是從花旗國西海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安全又快捷!
第三條跨兩大洋到,再走陸路,道兒最遠又沒鐵路,效率低下,作用最小。
現在扶桑這么一鬧,關鍵的第二條航線準保用不成,斯拉夫國缺了物資,八成得找咱買槍炮,這不是送上門的大客戶是啥?”
聽到這,何敬之笑著搖了搖頭:“你這腦子,打仗時算無遺策,搞起生意來更精。”
“形勢逼的唄!”張元初踢了踢腳下的草地:“現在滿世界都在打仗,拼的就是工廠煙囪冒多少煙、火車皮拉多少炮彈。
咱天朝的兵工廠日夜轉,不把槍炮換成實實在在的資源,咋養得起百萬大軍?”
何敬之看了眼一旁的電報,心中了然:是??!這亂世恰恰是天朝崛起的機會。
.............
如今的世界局勢正如張元初所料,日耳曼的海獅計劃成功迷惑了斯拉夫。
斯拉夫一眾高層想當然的認為,日耳曼國一定會顧忌兩面作戰的情況,即使對他們再有想法,也不會在這個時候進攻。
反倒是斯拉夫國對東邊的扶桑很是警惕,遠東軍區開始加強戒備,遠東艦隊也開始了戰備巡航。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元初卻是在國內做著另外的準備。
黃浦江的晨霧還沒散盡,魔都新修的軍港碼頭上已經站滿了人。
張元初穿著筆挺的軍裝,皮鞋擦得锃亮,旁邊站著拄著手杖的常志清,還有科技部部長王世貞,三人盯著遠處海平面,像極了等著見老丈人的毛腳女婿。
緣由很簡單,今日將有一批從花旗國、米字國歸國的高端人才在此登陸。
這些人大多是幼年隨親移居海外,或是負笈留學滯留異鄉,如今是為了天朝而歸。
也許后世之人只記住了那幾名核物理學家,但其實從海外歸國的華僑科學家還有很多。
就說夫妻二人都是科學家的,前后回國的最少都有五對。
著名的三錢當中就有一對,此外老張家有一對,老王家也有一對,老李家,老雷家。這就是五對了,其他還有一些尚未查明。
此外單獨的那一列科學家,加起來也不少于二十人。
【具體的資料的話,只能你們自己查,我這里不能說,你們懂的!】
為了促成這場歸鄉,張元初可謂費盡周折。
花旗國向來以移民國家的包容性自居,對全球人才極盡籠絡之能事,優厚待遇、科研條件無所不用其極。
可一旦聽聞人才有歸國意向,便會使出各種手段阻撓。
好在當下正值三國周轉貿易關鍵期,米字國急需天朝的物資援助,花旗國作為得利者,也不得不借坡下驢,這才讓這批科學家的歸程少了幾分波折。
否則以花旗國對待頂尖人才的一貫作風,只怕又要上演一出出扣留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