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三國周轉貿易協定一落地,花旗國、天朝、米字國這仨搭檔就跟陀螺一樣,轉得那叫一個歡實。
花旗國把物資像撒豆子似的往天朝運,天朝轉手就當起了“國際中轉站”,再把這些寶貝疙瘩倒騰到米字國。
尤其是魔都這些沿海碼頭,每天商船進進出出跟趕廟會似的。
有些貪心的商人為了多賺倆錢,把船裝得跟懷胎十月的母豬似的,吃水線都快被壓進海里了,看得人直揪心。
生怕一陣海浪過來,滿船貨物都喂了龍王。
這熱鬧的商貿潮,算是給天朝拽開了發展的大門。
老外們跟聞到肉香的螞蟻似的,來的來、走的走,兜里的外幣可沒少往天朝揣。
碼頭上扛大包的苦力們也跟著沾光,以前扛一天包賺倆窩頭,現在活兒多到挑花眼,價格也跟著坐了火箭。
樂得他們逢人就說:“咱這肩膀頭子,現在可是金貴著呢!”
內地的工廠更是像打了雞血。以前冷冷清清的廠房,現在訂單像雪片似的飛進來。
天朝造的東西實在,沒那么多偷工減料的歪心思,米字國一看,得了,別費勁從海外運原材料回去遭罪了。
他們本土讓日耳曼國炸得稀巴爛,大洋航線跟篩子似的,原材料運回去比取經還難。
路上怕炸,到了工廠怕炸,連堆倉庫都怕被盯上,三顆炸彈下去,啥都沒了。
干脆把原材料拉到天朝,讓這兒的工廠代工,雖說價格壓了壓,但總比血本無歸強。
張元初多精啊,趁機敲了筆“竹杠”:“要代工可以,給咱石油開采權。”
他心里明鏡似的,天朝現在用的石油大多靠系統“外掛”,總不能一輩子當“伸手黨”,得自己學摸油礦。
米字國這會兒正火燒眉毛呢,南洋、中東的油井趕緊往外送,連現成的三處油井都拱手相讓,跟割肉似的。
但沒辦法,再死扛下去本土都要保不住了。
這一來二去,天朝的腰包鼓得飛快。40年十一月份的財政稅收蹦到了52億,半年時間翻著跟頭漲,連財政部的算盤珠子都快打飛了。
工業更是熱鬧,輕工業跟春天的野草似的瘋長,工人數量從年初的16萬,到年底直接竄到85萬,預計來年夏天能破150萬。
以前沒人瞧得起的工人培訓班,現在成了香餑餑,工廠老板們排著隊搶人,逼得培訓班的人直接下鄉“招工”,跟搶親似的把農民往城里拽。
農村這下可熱鬧了,佃戶們扔下鋤頭往城里跑,地主們急得直跺腳:“我的地沒人種啦!”
可愁歸愁,辦法總比困難多。
有人瞅準機會搞起了農場主行當,把零散的土地拼成大塊,用機器耕種,省時省力還高效。
你別說,這機械化農業一推廣,土地沒荒著,反倒種得更歡實了,連地主都不得不服:“還是機器靠譜,比佃戶跑得慢!”
誰能想到呢?張元初原本打算先抓教育再搞城市化,結果這貿易一鬧騰,城市化跟脫韁的野馬似的自己跑起來了。
這是一個大發展時代,也是一個黃金時代,各種新興職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而司法部那邊,在這段時間也是忙的不行。
張元初隔三差五就甩下話:“去基層遛遛,把那些什么快遞郎、機械師、女話務員的門道摸清楚,別讓新行當像沒籠頭的野馬瞎跑。”
底下人苦哈哈地扛著賬本走街串巷,連茶館里說評書的都成了調查對象。
你瞅瞅,這世道連耍嘴皮子的都得持證上崗了。
最熱鬧的還屬交通線,自打東北抓回來的扶桑移民被拉去修路,整個東部平原跟開了鍋似的。
交通部的紅頭文件跟雪片似的往下砸:“別磨嘰!卡車都快把土路壓成麻花了,再修不快,你們干脆去趕牛車算了!”
原本想著給這些俘虜留點體面,誰成想工廠跟雨后的蘑菇似的冒出來,每天成千上萬噸的鋼材、煤炭要運。
商人堵在交通部門口拍桌子:“再走牛車,老子的貨都得喂老鼠!”
這下好了,幾百萬小鬼子移民成了修路機器。
天不亮就被趕去工地,一天干十四五個小時,吃飯睡覺跟打仗似的,窩頭往嘴里一塞就扛鐵鍬。
剛開始累死的都是些四五十歲的老家伙,工頭還罵“不中用”,后來三十來歲的精壯漢子也開始倒在路基上。
可就算把人當牲口使,修路速度還是跟不上,畢竟每天有多少卡車在土路上蹦跶?那車轍子深得能埋頭牛。
商人們干脆自己湊錢修路,反正是“各掃門前雪”,修個雙車道夠用就行。
就這么著,東部平原上的小公路跟蛛網似的鋪開,雖說窄巴巴的,可總算讓卡車跑得順溜了。
至于教育界更是炸開了鍋,工廠多了,工人兜里鼓了,送娃上學成了新時髦。
以前是“窮得叮當響,娃只能放牛放羊”,現在家長們跟趕廟會似的把娃往學校塞,鬧得教室跟沙丁魚罐頭似的。
浙省的教育廳長拍著電報喊:“教室不夠用啊!學生都蹲走廊背書呢!”
教育部部長周福文年前剛解決“沒人上學”的愁事兒,現在又被“沒老師”難住了。
咋辦?干脆把那些戴瓜皮帽的老學究都請出來,雖說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家伙,可肚子里的墨水夠足,教個一二三年級的國語、歷史不在話下。
三年級往后再慢慢攢數理化老師,反正現在十歲的娃娃從頭學識字也不晚,總比一輩子當睜眼瞎強。
眨眼到了41年四月,寧京的柳樹剛冒新芽,張元初跟何敬之就在草地上支起了太陽棚。
兩人一人捧一摞文件,活像兩個在田埂上算賬的老掌柜。
“扶桑最近跟打了雞血似的!”張元初抖了抖手里的情報:“聯合艦隊在海上邊天天練炮,三月中旬還往庫葉島塞了一個師團。
你瞧著吧,遠東的雪一化,他們準得蹦跶!”
何敬之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早前你說扶桑要北上碰斯拉夫國的釘子,我還尋思你瞎掰,現在看情報,還真像那么回事。斯拉夫那邊的雪開化了?”
“快了!”張元初敲了敲地圖上的庫葉島:“扶桑現在是騎虎難下!自打退出咱這兒,把家底都砸在擴軍上了。
海軍艦炮擦得锃亮,陸軍師團擴招到快沒褲子穿了。再拖下去,國內米缸都要見底了,六月份前準得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