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鸞宮。
李平安進門就雙腿下彎,滑跪到永寧帝跟前三叩九拜,縱使出宮一年多沒跪過,安身立命的本事從沒忘。
“奴婢拜見陛下。”
永寧帝身穿明黃常服,頭也不抬的逗弄懷中肥胖孩童,直到孩童發出咯咯咯笑聲,方才抬頭看過去。
“小安子,差事辦得不錯。”
“奴婢為陛下辦差,辦得好理所應當。”
李平安微微抬頭,讓陛下看到自己雙目微紅,聲音略帶幾分凝噎。
“陛下勞累國事,竟然生出幾縷青絲,卻是奴婢照顧不周全、做得不夠好,該打該罰。”
數年來永寧帝宵衣旰食,把控朝中大小事務,時常忙至丑時方歇,卯時又升朝議事。
即便有皇族秘術、奇珍丹藥滋補,鬢角仍生出幾縷青灰。
永寧帝撩了撩發絲,心底感嘆韶華易逝,看著眼淚盈眶的小安子,生出幾分感動。
貪是貪了些,確是忠心孝順。
“起來說話罷。”
永寧帝夸贊道:“新鹽運衙門辦得很好,用鹽票替代鹽引,讓鹽稅收入翻了一番。”
“一切都是遵循陛下旨意,奴婢只是照本宣科。”
李平安擦了擦眼角,沉聲道:“按照國朝規矩,還需戶部派遣官員,與鹽運太監互相監督避免下邊人貪墨。”
永寧帝滿意點頭,小安子果然懂事,無需提點就愿意交出權力,吩咐道。
“新政方才實施不久,暫且不派實官,由司禮監遣監察太監去看著。”
旁邊躬身侍候的海公公聞言,頓時面露喜色,忙不迭跪地叩首道。
“奴婢遵旨。”
永寧帝又問了些鹽票細節,李平安仔細回答,其中有許多不方便寫入奏疏的事務。
譬如通過鹽引重稅間接抄家,又譬如通過鹽票控制商號。
所作所為,全都是為內帑賺銀子。
海公公聽著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兩的巨額數目,眼底閃過貪婪精光,暗忖不愧是鹽商。
回頭遣幾個干兒去衙門當差,定要狠狠撈一筆。
永寧帝微微頷首,鹽稅歸入國庫,增長再多也不能隨便花銷,內帑銀子才是皇族所有。
聽到李平安講述逆賊圍攻府衙,永寧帝將孩童交給惠妃抱著,冷聲呵斥道。
“李氏逆賊刺殺欽差、聚眾謀反,當誅九族!”
李平安說道:“陛下,奴婢已經將相關案犯盡數捉拿、斬殺,或有遺漏,也難掀起風浪。”
永寧帝問道:“小安子殺了多少逆賊?”
李平安回答道:“按照李氏族譜抓捕,上報刑部的是三千五百余人。”
“實際呢?”
“牽連妻族、部曲、幫兇等有一萬三千余人。”
李平安不清楚在江南殺了多少人,一萬五只是有名有姓的,還有不少難計數的奴仆,以及愿為李氏忠心赴死的百姓。
永寧帝皺眉道:“過于狠厲了。”
李平安連忙叩首請罪:“奴婢牽連無辜,請陛下責罰。”
永寧帝擺手道:“功過相抵,這回便罷了,往后辦差記得仁和寬厚。”
李平安感激道:“拜謝陛下寬恕。”
惠妃緊緊抱著兒子,笑意盈盈道:“陛下,您過于苛責小安子了,若非他殺伐狠厲,新政可不容易推行。”
“愛妃說的有理。”
永寧帝頷首贊同:“朕有功必賞,小安子江南查逆有功,準尋開設查逆司,監察各府逆賊。”
短短兩句話,引得李平安心下震驚。
自從去年惠妃誕下龍子,陛下就時常在棲鸞宮留宿,未曾想惠妃竟然能議政、干政。
其中恩寵,冠絕后宮。
陛下準許開設衙建司,顯然在御馬監有探子,知曉彭公公、小喻子所作所為。
如今小喻子病死,監察北疆的差事落在干兒小錦子手中。
李平安心思電轉,終歸是執掌一處新衙門,好處大于壞處,稱得上天恩浩蕩,連連磕頭謝恩。
“奴婢拜謝陛下,定仔細監控東南西北,任何逆賊都逃不過陛下眼界。”
東南西無妨,北字才是陛下心意。
“很好,下去吧。”
永寧帝其一對鎮撫司辦差很不滿意,其二忌憚鎮北王謀反之心,順勢建立查逆司予以恩賞,可謂一箭三雕。
“奴婢告退。”
李平安躬身退出棲鸞宮,對門口當值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小太監捂著肚子尋了個借口離崗,悄摸跟上安公公一行,磕頭下跪道。
“孫兒拜見祖爺爺。”
小太監在值殿監當差,拜入金公公麾下做干兒,而金公公又是鵬公公干兒。
李平安問道:“陛下時常在棲鸞宮議事?”
小太監匯報道:“自從龍子滿月賜名,陛下就在棲鸞宮處理后宮事宜,惠妃娘娘多會旁觀插手。”
李平安從袖口摸出迭銀票,塞到小太監懷里:“好生當差,得空咱家給你提提輩分。”
小太監頓時感激涕零,咚咚咚磕頭不斷。
李平安又勉勵幾句,給小太監畫了張大餅,引得隨行眾太監眼紅羨慕。
一張餅,許多人吃!
片刻后回到御馬監。
李平安喚來所有干兒干孫、老太監,商議查逆司事宜。
“彭公公,此事本由你主理,如今辦得如何了?”
彭公公隨時有準備,從袖口摸出兩卷書冊。
“啟稟提督大人,卑職擔任查逆使一年有余,招募百來人手,主要散在京畿及周邊府縣,期間搜集消息千余條。”
李平安接過書冊翻看一卷是人手名錄,一卷是消息秘聞。
人手以宮中太監為主干,下轄青皮閑漢三教九流,消息涉及官員江湖,其中不乏狂言瞽說。
“彭公公做得很好,咱家得陛下恩賜擔任指揮使,你從查逆使升為副指揮使。”
“卑職拜謝大人。”
彭公公面露驚喜,暫不知副指揮使是幾品,總比現在八品巡檢好得多。
“查逆司一應官職,與鎮撫司對應,副指揮使之下設同知、僉事……”
李平安略作沉吟,吩咐道:“尤公公、小曲子下江南有功,便由你倆擔任。”
二人當即出列,叩首道:“拜謝大人、干爹。”
“再之下設查逆使,與鎮撫使相類,監察各地州府縣衙江湖幫派,自行招募辦差的番子、力士。”
李平安環顧一遭,問道:“哪個愿意去各州府當差?”
眾太監面面相覷,多數不愿去地方任職,離開皇宮時日久了,基本就沒了升官機會。
干兒蔣公公率先出列,躬身道:“干爹,孩兒愿去宣府。”
李平安贊許道:“好干兒果真是國朝精忠,咱家會稟明陛下。”
蔣公公磕頭道:“孩兒拜謝干爹提攜。”
李平安說道:“到了宣府地界,拿咱家牌子去鹽運衙門,報銷廩費支出。”
下放州府做土霸王,又有銀子可撈,立刻又有幾個太監出列紛紛請去地方當官。
李平安一一應允,很快三十六府各有差遣,老少太監約莫五五數目。
老的沉穩精明分在內陸府縣,少的敢打敢拼,分在邊疆地界。
御馬監精兵強將調出去半數,不過宮中最多的就是太監。
有了官缺兒,自然有人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