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號,又到周一。
陸奇在雜志社的書堆中翻到鄭文光在《新觀察》寫的《科幻迷》一文。
“老譚,鄭老師的這篇文章能不能在明年一月刊上轉載?”
轉載?不是原創么?
譚凱接過一看,頓時了然:“小陸,你是想為國內的科幻迷文化添一把火?”
陸奇點點頭:“只要我們的內容能夠維持一定的水準,經營好國內的科幻迷文化,雜志的銷量肯定可以節節攀升。”
“行,我去跟主編說。”譚凱站起來,有點擔憂。“每一期刊登那么多小說,恐怕以后的用稿荒更難。”
陸奇卻充滿信心:“不怕,盡量挖掘新作者,另外可以翻譯國外的科幻小說。”
五分鐘后,譚凱從主編辦公室出來,沖陸奇說:
“搞定,下期轉載。”
“主編說,讓我催催你的《終結者》續集。”
九點多,郵遞員帶來近百封信。
陸奇有點驚訝:“怎么信一下子多了那么多?”
以往一天收到幾封、十來封信罷了。
該不會是《流浪地球》太受歡迎的緣故吧?
轉念一想,覺得即使那樣,也不可能同一時間寄出,或許是筆友專欄的緣故!
果然,他猜的沒錯。
絕大部分的信中都附帶自己的交友信息,不少人問能不能安排自己出現在下一期的筆友專欄。
向紀純一邊拆信一邊笑著說:“小陸,筆友專欄的威力超乎想象啊。連我都想刊登一條試試了。”
莫書清聽見后,笑著說:“可以啊。我讓嫂子幫你把關筆友的質量。”
編輯室頓時哄笑一堂。
陸奇咧嘴一笑:“它們屬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恰好我們提供這么一個平臺而已。不過得對刊登的信息把把關,別讓那些粗俗信息上刊物。”
“這還用你說。”向紀純拿著一封信,高聲朗讀,“許久沒有看到《流浪地球》這么出色的科幻作品,看完后感動、驚喜萬分。”
“《流浪地球》的想象力、人物刻畫的深度、故事完整性,是近年來少有的佳作,讓我似乎看到國產科幻崛起的曙光,希望雜志社、作者能帶華夏科幻走向黎明。”
……
“有一點更讓我高興,本期全都是科幻小說,沒有其他類型。希望《科學文藝》能夠堅持下去。”
“雜志加量不加價的作風,我很喜歡!”
陸奇對向紀純動不動朗讀讀者反饋早已免疫,畢竟風氣是社里老大帶起來。
現在臉不紅,心不跳,心態保持平穩,也是因為聽到太多夸他的話。
而且,這近百封信中,有二十封是讀者寫給他的信!
剛才拆了幾封,里面讀者的反饋比向紀純手中的信,還要夸張、露骨。
不止一個讀者將陸奇封為新生代的科幻扛旗人物。
陸奇沒將這些信息公開,只是獨自享受。
過了20分鐘,向紀純又興奮的朗讀:
“我認為陸奇是華夏最有潛力的科幻后起之秀,從《蟻人世界》、《蟻素》到《冰箱世紀》,可以看出其對于科幻文學的把握能力,能夠熟絡的將人文、歷史等元素融入科幻小說之中,讓人眼前一亮。”
“再到《流浪地球》,進一步體現陸奇對中篇小說的把握,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實力的體現。小說中所展現的對于未來科技的洞察,對于人性的描寫,讓我不得不將華夏科幻的希望放在他身上。”
向紀純講完,沖著陸奇眨眨眼。
金子果然在哪里都能發光。
這不讀者就將重任寄托于他身上了么。
陸奇心里美滋滋:原來公布于眾的感覺如此美妙。難怪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他拆了一封寄給社里的來信,掉出五塊錢,一看樂了:
“各位,又一個想要全訂的讀者,說是被《流浪地球》打動,支持《科學文藝》。然后請求刊登他的交友宣言。”
眾人哈哈大笑。
陸奇和向紀純將讀者反饋整理好,拿給楊霄看,社長大人喜不自禁,尤其是看到不少人要求全訂的反饋,讓她更堅定走科幻小說的路線!
“小陸,繼續加油啊。《流浪地球》在科幻迷中引起的轟動不小。還有《冰箱世紀》也飽受贊譽!”
前者熱度太高,讓《冰箱世紀》的反饋顯得有點平平無奇!
晚上,回到宿舍的陸奇開始拆讀者來信,拆了幾封后,發現真的有讀者隨信寄了一塊錢,說是給作者的打賞。
第一次得到讀者的打賞,陸奇渾身燥熱。
隨后又發現好幾封都附帶小錢,一毛、五毛,一塊不一。
拆了將近二十封,總計收到五塊多的打賞!
陸奇一時之間拿不準該如何處理讀者寄來的錢,打算第二天問問主編。
結果楊霄一聽,大手一揮:“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看著處理。”
又說:這是作品太過出色,作者才有的待遇!
陸奇一聽,想起后世網文的打賞,不僅有點幣,還有月票!
他決定中午給大伙加餐!
等拆信時,陸奇突然“咦”的一聲。
他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
姚海君!
此時還是年輕版的老姚主編在信中各種夸《流浪地球》,夸本期內容做得優秀,夸筆友專欄讓全國的科幻迷找到組織!
然后,他在信中和其他讀者一樣,希望交友信息能被選中。
陸奇認真看了下信件的寄出地址,果然是黑省,70%概率確定。
腦子里立即快速轉動起來。
他正想通過筆友專欄好好的經營全國科幻迷組織,前世大名鼎鼎的科幻迷文化的代表人物就出現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只不過現在的姚海君還在上學,還得等等。
陸奇當下給他寫了一封回信,也不說其他方面,直接討論怎么聯合全國的科幻迷,怎么組織、分享科幻信息。
都是精心挑選的問題,一條條均可直擊姚海君的心窩。
先熟悉熟悉,畢業后就拉過來,安排他專門負責科幻迷文化平臺。
粉絲文化,大有可為!
月底最后幾天,雜志社收到的讀者來信越來越多。
楊霄、譚凱等人第一次見識到筆友的號召力!
發行量不大,純靠作品的影響,肯定沒有那么多反饋信件。
就在大家為華夏科幻迷的熱情感到開心時,又一個好消息傳來!
鄭文光老師的信到了,他不僅在信中表揚陸奇的作品,還透露:
WSF邀請《科學文藝》參加年底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