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雜志社,楊霄拿著兩篇小說遞給眾人,譚凱找出《川省日報》,翻找當日文章給外省的前輩。
十分鐘后,幾人看陸奇的目光充滿好奇和期待。
他們不是沒看過比這更好的科幻小說,但沒遇到如此年紀寫出如此出色小說的作者。
雖說吳啱從中學開始創作,但作品質量不一樣。
想象力、文字功底、還有知識的靈活運用,讓幾人對陸奇寄予厚望。
童恩征親切的拍拍陸奇肩膀:“若是只看《蟻素》,根本想不到作者才18歲。如此人文色彩的作品,理應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陸奇不好意思的說:“我在小說中用螞蟻提煉的激素去激勵人們,勾勒出一個烏托邦世界。在你們幾位大家面前屬于班門弄斧。”
“很有想法!很有想象力!下一屆銀河獎,我要親自給你頒獎。”童恩征當場表揚并許諾。
陸奇發出“嘿嘿”的傻笑。
鄭文光與陸奇面對面坐著:“小陸,你給我詳細說說網絡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大爆發時代的場景。我對它們非常感興趣。”
不愧是硬科幻大師!
“鄭老師,我非常喜歡你的《飛向人馬座》。小說中所描寫的人工智能,包括語言識別、虛擬現實、中微子通訊器、微粒黑洞等場景,當初我看的時候,無比震撼。”
“我在小說里描寫的場景,很多也來自于此,只不過將它們更加生活化、場景化。”
席問舉、吳顯奎、吳啱等人為陸奇的“會說話”暗叫佩服。
然后陸奇開始描繪前世的場景,包括科技電影中的場景,居然讓眾人聽得如癡如醉。
鄭文光感慨:“要是能生活在小陸所描繪的時代,那該有多幸福。”
陸奇安慰說:“我相信再過幾十年,很多東西都能實現。您老肯定能見證部分科幻的實現。”
鄭文光老懷大笑。
接著童恩征、鄭文光、李力眾等順便了解《科學文藝》目前的情況。
等他們走完,陸奇正欲告辭。
譚凱拿著一個信封交給他:“小陸,這是你兩篇小說的稿費,你點點。”
陸奇有點驚訝,因為小說還未刊登。
打開信封,里面是幾張大團結。
他數了數,一共56塊。
《蟻人世界》3500字,《蟻素》4500字,一共八千字。
算下來,千字七塊的稿費標準。
陸奇還以為是《科學文藝》扶持新人作者的慣用手法。
前世,《科幻世界》的稿酬確實不錯,對新人非常友好。
卻是昨晚譚凱和楊霄商量,第二篇小說按什么標準給。
原本計劃按照新人的標準,千字五塊左右。
但出于愛才之心,譚凱看出楊霄的想法表示:“若是刊登第二篇,應該不適用新人稿酬了吧。按照稿件水準,可以適當提高。”
楊霄欣然同意,想起陸奇身上的樸素,還有他身上的潛力,干脆兩篇同一個標準,都按千字七塊結算。
陸奇美滋滋收下巨款,心里盤算要不要在蓉城買點禮物回去,但一想到小老太的性格,還是回到鎮上買點肉得了。
剛要告別,徐開洪急匆匆跑進來:
“主編,門口來了一位島國人,自稱巖上治。”
眾人驚訝間,一個滿頭大汗、帶著眼鏡的中年人出現在眾人面前。
“@#¥%……&,鄙人巖上治,在……”他用半中半日自我介紹,但大家沒聽懂多少,只聽到他在燕京語言學院教書。
楊霄讓其坐下后,叫向紀純去搬救星。
不一會,他夫人秦學靈到場后,雙方開始座談會。
巖上治是島國“華夏科幻小說研究會”的會長,在燕京教日語。得知科幻大會舉辦的信息,專程從燕京趕來參會。
他住在人民南路三段的錦江賓館,本以為離南路四段不遠。
不料人民南路很長,走了約莫五公里,等趕到時大會已結束。
聽聞雜志社在此地,遂上門交流。
所有人都非常詫異。
相互介紹之后,楊霄委婉的問出大家的心聲:“巖上治先生,目前國內的科幻文學處于低谷,怎么島國有一個華夏科幻小說研究會?”
巖上治不時擦頭上的汗珠,慢慢解釋:“80年代科幻在華夏蓬勃興起,進入黃金時代。讓我們意識到東方科幻不再只是島國科幻,于是我們17位學者科幻迷成立研究會。不曾想,華夏科幻刊物都停刊了,我們只好研究你們《科學文藝》一家。”
眾人原本喜悅的心情頓時沉重,變得凄涼。
只有陸奇看得開,甚至想說:“你們選得太對了。研究《科學文藝》,基本相當于研究華夏科幻!”
楊霄沉默片刻后,勉強笑著開口:
“今天我們舉辦銀河獎,獲獎的作者都是華夏出色的科幻作家。他們代表著華夏科幻的未來。現在的低谷只是一時,復興的曙光已在眼前。”
譚凱笑著接過話頭:“沒獲獎的作家也很優秀。像我身邊的陸奇,別看他年紀輕輕,已寫出兩篇精彩的科幻小說。”
巖上治臉上浮現笑容:“這正是我不請自來的原因。華夏歷史源遠流長,我們一直相信華夏未來肯定有享譽世界的科幻大家。所以,麻煩諸君給我整理一份今天的獲獎資料。”
轉頭對陸奇說:“陸奇君的年紀讓我吃驚。不知能否為我介紹你的小說。”
等聽了翻譯的簡介后,巖上治臉上浮現敬佩神情:“剛才楊主編說曙光已在眼前,我很贊同。用貴國的話說,陸奇君真乃“英雄出少年”!”
座談的最后,巖上治以研究會的名義,真誠邀請《科學文藝》參加1987年的島國第26屆科幻大會。
楊霄一口應下。
她對26的數字很敏感,心想:希望以后銀河獎也能舉辦第26屆。
陸奇見巖上治沒邀請科幻作者,也不在意。
一來,他還未打出什么名氣,二則加入《科學文藝》本就在計劃之中。
雙方聊了不少兩國之間的科幻文學,等巖上治走了后,陸奇給譚凱支招:
“譚老師,我們雜志社不是以書養刊嗎?剛才你怎么不和他好好聊一聊?島國有不少精彩的科幻作品!”
譚凱解釋:
“《島國沉沒》,讓我們認識島國的科幻作品。但現在國內對于科幻圖書的出版比較嚴格,還是得選擇其他類型。”
“與其寄望于他國的科幻,不如你抽空多寫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