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畢竟不是久留之地,待事情處理完畢,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乾熙帝就開始移駕回宮。
不過,這一路上,他的心情卻是起伏不定。
不動聲色地處理了索額圖和明珠,固然讓他心生歡喜,可是太子說的那些話,卻讓他內心里疑竇叢生。
太子說的那些都是假的。
而沈剛污蔑索額圖的那句“古今天下,豈有三十年之太子”應該也是假的吧。
可是,太子當的時間長了,真的就不想當皇帝嗎?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以此類推,不想當皇帝的太子也不是好太子!
乾熙帝想到三十年之太子這個詞兒,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情況。
八歲登基,雖然中間也頗有艱險,但是,卻沒有當太子的熬煎。
感謝老爹啊!
只是,自己還想再多活一些年歲,最起碼也要趕上太祖皇帝,如果是那樣的話,太子可就不止是三十年的太子了!
可是,太子聰慧過人,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接班人選。
而且,自己這幾個兒子,也是野心勃勃,如果……
乾熙帝一個激靈,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前些時候,太子給自己說的那些話。
父子相殘,兄弟拼殺,這等的局面下,誰還能成為圣君?
心中念頭起伏,乾熙帝突然攥了攥拳頭。
自己還年輕,天下的一切,都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無論是索額圖還是太子,即便再怎么上躥下跳,也翻不了天!
民間有句老俗語說得好,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
不管怎么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個規矩是不能僭越的。
因為驛站的事情,所以一路行來,眾人都無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寡言,這一路上,顯得格外沉悶。
沈葉騎著馬走在最邊上,他的身旁就是大皇子。
大皇子此時看著太子,尷尬得恨不能鉆地三尺。
他雖然借助明珠,一直在想方設法的爭奪太子之位。但是,他從來都沒有表現出來過絲毫痕跡。
和太子在一起,還能夠呈現出兄友弟恭的姿態。
可是現在,太子半真半假的把這件事情給說出來,他反而不知道該怎么相處了。
就在大皇子心中念頭起伏的時候,沈葉突然間扭頭,笑著道:“大皇兄,這一路巡河辛苦了!”
“謝謝太子爺關心,臣只是做好父皇安排的事情,不辛苦。”
沈葉笑了笑道:“剛剛只是一時嘴快,拿大皇兄舉例,大皇兄千萬不要見怪啊!”
大皇子心說我能不見怪嘛,你這說的都是什么話!即便你猜透了我的心思,也不該當眾戳穿吧!
所謂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誰會像你一樣,就這么不管不顧,**裸的揭出來!
雖然我也想讓陛下給我說汝當勉勵之,但是,這也得陛下親自說給我聽才行啊。
現在好了,陛下啥也沒有給我說,卻弄了這么一出,以后,絕對會有很多人記得清楚。
心中腹誹,但是大皇子表面上還是笑著道:“太子爺,這種舉例,以后還是少點吧。”
“我是真的有點承受不了啊!”
沈葉拍了一下大皇子的肩膀道:“大皇兄所言極是,我也想以后這種事情少一點,要不然的話,還不知道鬧成什么樣子呢!”
騎馬向前,這一路上,青青翠翠,郁郁蔥蔥。
也就是說笑間,車駕就已經來到了一片田地前。
此時的田地內,種的大多是豆子和高粱之類的作物,高高矮矮都不一樣。
看到這些農作物,乾熙帝的心情就好了一些。
作為一個皇帝,他非常清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舉國上下,能不能穩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農業能不能豐收。
能豐收,自然是一切都好。
而不能豐收的話,那么問題就嚴重了。
今年雖然不少地方遭了災,但是京城附近的田地還是不錯的。
只要京城不亂,那……
就在乾熙帝心里念頭涌動的時候,他突然看到前方有一片不認識的秧苗,這里面有幾個農夫在除草,秧苗綠油油的,長勢非常的喜人。
自認為對農業還算精通的乾熙帝,忍不住問道:“這是何物?”
跟隨在四周的大臣們,不能說精通農務,但是對于農務方面,倒也不是一竅不通。
要不然的話,他們也走不到現在的位置。
可是,這會兒聽到乾熙帝的問題,卻是一個個大眼兒瞪小眼兒,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啥。
而跟隨在乾熙帝身邊多年的一等侍衛圖里深看到這番情形,趕忙道:“陛下,臣去找幾個農人過來問問。”
乾熙帝揮手道:“罷了罷了,不要嚇著他們。”
沈葉此時,倒是認出了這些秧苗。
這是紅薯!
如此一大片的紅薯,莫非是自己讓年棟梁種的?
年棟梁這家伙,居然把紅薯種在了這種地方!
就在沈葉猜測的時候,那被帶來的農人已經回答了他的猜測。
“回稟陛下,這種的是紅薯。”
“聽……聽當差的老爺說,這是京里的貴人讓種的。”
乾熙帝聽到紅薯,頓時想了起來,太子發布的唯一的命令,好像就是讓年棟梁種了一百畝叫紅薯的東西。
對于太子命人種紅薯,乾熙帝沒有太放在心上,覺得這也就是年輕人好玩。
他看著那一片綠油油的秧苗道:“你們將這些紅薯種在此地,澆水怎么解決?”
那被帶來的農人,此時渾身都有些顫抖。
他已經知道在自己面前的就是皇帝,一個說不準,就能要了自己的老命。
所以在這種時候,他是小心翼翼的道:“當差的老爺說,上面有安排,這些紅薯苗活了之后,不用怎么澆灌,等天下雨就行了。”
乾熙帝問了幾句之后,就朝著沈葉道:“太子,這應該就是你讓大興縣種的紅薯,你可知道,橘生于南北,而滋味不同的故事嗎?”
沈葉心說,老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一點豈能被你問住?
我早就知道,這些紅薯來到北方,產量并不比南方少。
可是,這種未卜先知的話,沈葉怎么能信口胡說呢,他當下道:“父皇,橘生南北而名不同,這個兒臣很清楚。”
“但是兒臣在一本書上看到,農作物種植的關鍵,還是在氣候相近不相近。”
“咱們這邊的夏天,和江南那邊一樣的熱。”
“既然這些紅薯能在京師發芽,那說不定就能夠成活。”
“所以,兒臣就想要試一下,成了自然是最好,如果不成的話,也無傷大雅。”
說到這里,沈葉遲疑了一下道:“兒臣聽說,這些紅薯不挑地,而且產量非常的高,只需要簡單的加工一下,就很容易儲存。”
“雖然不能頓頓吃,但是在災荒之年,卻也能夠救命。”
“如果在京師附近能夠種植成功,那么,這好處也是不言而喻啊!”
聽著沈葉的分辨,乾熙帝搖頭道:“你想的雖好,但是地域不一樣,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你這,很有可能是浪費田力。”
沈葉也不爭辯,只是淡淡的道:“這紅薯只需要三個多月就能收獲,不如到時候請父皇看看,這紅薯究竟能不能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