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別部司馬黃放,在挨了三十軍棍之后,被鎮(zhèn)東將軍調(diào)回京城。
不過,他究竟是不是真的回了京師長安,既沒人真的知道,也沒人會真的會去關(guān)注,因為三軍將士們的注意力都在孫策身上。
而在丹陽郡中,一個叫做區(qū)申的山越小豪帥,麾下新近投奔立了兩個北地遷移來的流民。
這兩人一個叫黃巢,一個則是自稱史八指。
漢末的諸多賊寇,很多對外不用真名,皆以形貌特征為綽號。
例如張白騎,李大目,左髭丈八等等。
而這個史八指,和這些人的名字在意義上屬于一樣。
……
徐晃那邊拿下了豫章郡的首府南昌,諸葛玄被徐晃生擒,不過徐晃并未對他不敬,反倒是以禮相待,同時派人將諸葛玄從南昌送往柴桑。
徐晃拿下了南昌后,劉翊就將大本營從靳春遷移到了柴桑,扼守住了長江與鄱陽湖的交匯之處。
他在柴桑接見了諸葛玄。
諸葛玄雖然是袁術(shù)任命到豫章作太守,但不代表他就愿意跟袁術(shù)一條路走到黑。
特別是現(xiàn)在,朝廷的鎮(zhèn)東將軍來了,那就說明朝廷要對揚州插手了。
諸葛玄自然覺得,是“棄暗投明”的時刻了。
劉翊見到了諸葛玄之后,對他好言安撫,并許諾自己會上書朝廷,任命他為真正的“豫章太守”。
諸葛玄很是感激,同時表示一定會盡其所能治理豫章,同時用豫章郡的稅收和糧食來支持劉翊的兵馬征討孫策。
劉翊對諸葛玄表示感激,同時還給諸葛玄提了個意見,就是將他瑯琊國的家族老幼,遷居到江東來。
畢竟徐州那邊,相比于江東,更不太平。
諸葛玄其實明白,劉翊這是讓他將家族中人召來,待在江東為人質(zhì),不過此時此刻他也沒有別的選擇。
而且他也確實是有意將自己的家人們遷來,徐州被曹操一番屠戮,死傷甚眾,誰知道曹操今年還會不會派兵來攻?
人質(zhì)就人質(zhì)吧,在豫章多少也比在徐州安全一點。
議計妥當(dāng)之后,諸葛玄就被劉翊派回了南昌,不過出于對大后方的防范,劉翊還是讓李典作為南昌都尉,率兵協(xié)同諸葛玄坐鎮(zhèn)南昌。
后方的軍權(quán)都放在李典的手里,劉翊很放心,也可借此為由,專心的讓諸葛玄在后方治政安民,為前方的大軍提供軍需。
與此同時,蔡琰給劉翊的書信,也被送到了吳中四姓之一的顧家手中。
顧家的顧雍少時曾師從蔡邕,可以說是蔡邕的門生,與蔡家關(guān)系匪淺。
他先前曾任曲阿長,后劉繇到任之后,唯恐被卷入紛爭,于是以身體有病,辭卻官職回返家族之中。
相比于中原的大族,江東的高門之族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的腐,同時因為在整體地位上不及北方士族高門,因而他們也更加的封閉,更加的私自。
他們的鄔堡占地更多,藏匿的人口也更多,再加下那些依附于他們的中小門戶……江東本就不多的人口或是被他們兼并,或是因為沒有田地生存,而成了野人,遁入山中,最終成了山越。
這些被隱匿的人口全成了他們的私有物,而在地方官署的戶籍上,這些人戶雖在,卻已成了黑戶,官署雖知曉他們皆是去依附于大族,成了大族的私人徒戶避稅,卻不敢招惹大族。
如此,戶籍上黑戶口賦,便被轉(zhuǎn)移到了其他的民眾身上,本是三十稅一的低稅,卻因為那些被隱匿的人口而成了其他黎庶的重稅。
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造成了地方望族所掌控的生產(chǎn)力,遠(yuǎn)超當(dāng)?shù)毓偈稹?/p>
吳中四姓,代代聯(lián)姻,共同進(jìn)退,盤根錯節(jié)。
吳郡廣袤的土地,皆為他們所占據(jù)。
顧雍還年輕,最近才剛剛接替前輩執(zhí)掌吳郡顧氏,真遇到大事,還得找其他三家的家公商議。
于是,顧雍便派人將陸,朱,張三家的俊杰人物,都請到了他們顧氏的鄔堡內(nèi)。
江東現(xiàn)在的情況極為復(fù)雜,諸家自然是要共同進(jìn)退的,顧雍一個人不好擅專。
當(dāng)顧雍將劉翊的信給諸位看了之后,吳中四姓之中的俊杰人物,聞言都開始細(xì)細(xì)沉思。
劉翊在給顧雍的信中,言語極近拉攏,希望顧雍能夠協(xié)助朝廷,幫忙聯(lián)絡(luò)以吳中四姓為首的家族,共同驅(qū)逐孫策。
劉翊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并不藏者掖著,而且非常高調(diào),他甚至對外宣稱,愿意在驅(qū)逐孫策之后,給予本土的江東大族爭取更多的政治優(yōu)待。
這是上桿子的想要合作啊,誠意滿滿!
若是換成原先,以吳中四姓為首的家族,毫不猶豫的就會答應(yīng)劉翊的要求。
來了一個這么聽話的將軍,他們自然樂不得的。
可現(xiàn)在,情況卻不一樣了。
他們有點不敢。
或者說,他們想再觀望觀望。
前不久,朱治在吳郡錢塘起兵討伐許貢,許貢倉促應(yīng)戰(zhàn),結(jié)果在由拳縣,被朱治打的大敗,許貢已無立錐之地,只能前去投奔豪強(qiáng)嚴(yán)白虎。
而孫策本人也是打敗王朗,在陣前斬殺了周昕,入駐會稽郡后,還屠戮了會稽周氏一族。
雖然如今天下大亂,諸侯割據(jù),但出兵直接屠殺一郡高門這種事,實在令人發(fā)指!
而在會稽郡中,周氏幾乎可以說是與盛、魏、虞、賀等幾大家族齊名的存在,聲名甚重,與吳郡和會稽郡的幾大家族,幾乎都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
就是這么一個家族,抬手之間,就讓孫策給屠了。
不論是吳郡還是會稽郡的幾大家族,皆是又驚又怒!
但偏偏,孫策這種不講規(guī)矩的人,是讓各大家族最為無奈的那種存在。
周氏的下場就在那血淋淋的擺著呢,換成誰,誰心里不得掂量掂量跟孫策作對,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諸位,顧元嘆帶來了鎮(zhèn)東將軍與蔡大家的書信,其信中許諾之事,對我們諸家,可謂是極盡拉攏,并予以許諾,但孫策那邊,也同時派人來安撫我等諸家,以諸位看,孫策和劉翊……我們應(yīng)如何選擇?”
說話的人,乃是如今吳郡朱氏的家長,朱誆。
“朱公,這還用選嗎?劉將軍乃是朝廷鎮(zhèn)將,有尚書臺的任命和陛下敕封,若是要幫,我們當(dāng)然要幫劉將軍了……只是那孫策……唉,殘暴成性,去了會稽郡就屠了周氏一族,此等人,著實不好應(yīng)付。”
顧雍在一旁道:“張公,是不好應(yīng)付,還是不敢應(yīng)付?”
吳郡張氏的張遞呵呵笑了幾聲:“自然是不好應(yīng)付,若真是硬拼起來,我等底蘊深厚,聯(lián)合朝廷兵馬,弄死他孫策,還算難事嗎……只是……”
一旁的朱誆道:“只是代價太大了,元嘆你尚年輕,剛剛出位,有些事不可操之過急。”
顧雍言道:“我亦知曉,若正面相抗孫策,損失未免太大,對我諸家不利,但孫策此人的行事之風(fēng),我甚感擔(dān)憂,此人如此殺伐,萬一……萬一他真的打贏了朝廷兵馬,坐擁江東,我等諸家哪還有跟他談判的本錢?”
“那劉翼德乃是劉繇之子,其父子二人皆出身于士族,在利益上與我等一致,他們二人若坐領(lǐng)江東,必以我等諸家利益為先,到時候,這江東不論是官員任民,還是軍隊,田地,稅賦,徭役皆要以我等大族為先……說不得,我等可與牧守,共同執(zhí)政!”
一句“可與牧守共同執(zhí)政”,正中在場諸人的內(nèi)心深處的最深層渴望,勾起了他們無盡的**。
但是,**歸**,現(xiàn)實還是要揣摩掌控的。
張遞沉吟片刻,道:“話雖如此,但孫策如今兵鋒正盛,諸家若是與之相敵,以那賊子的性格,怕是會有損傷,依我之見,應(yīng)是對他們兩方,皆虛與委蛇,各自應(yīng)付,我等作壁上觀,坐觀劉翼德與孫策相斗,而后再行出手,后發(fā)制人。”
顧雍嘆道:“就怕孫策兵強(qiáng),打敗了朝廷的兵馬,就無有后招了。”
張遞擺了擺手,道:“不然,劉翼德既能領(lǐng)朝廷兵馬來此,說明他手下之軍還是有些戰(zhàn)力的,不可小瞧……”
“今番若是能先使劉翊與孫策拼殺,使他們彼此消耗實力,待日后我等相助劉翊,擊殺孫策后,劉翊手中的兵馬想來也折損的差不多了。”
“他手中無兵無糧,何以成軍?治理江東?”
“到時,我等再行資助于他,借此掌控軍權(quán),如此江東諸族,振興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