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亂已平,張公素,李茂勛,再到現在的朱有容,藩鎮換帥,在這個年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正常到在朝廷上都掀不起什么風浪。
但是這一回,幽州搞出來的事,確實在大唐有史以來的頭一遭,剛剛奪權的李茂勛,前腳剛向朝廷上書,自請留后,可這留后的位置才當了一天,李茂勛就死于軍亂。
好在,大唐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都過來了,處理藩鎮事宜,也還算是得心應手,在收到李茂勛自請留后的奏疏后,圣人與宰執并沒有第一時間同意,而是按慣例,等一段時間。
就是這個慣例,讓朝廷的威望,沒有受到損害,在李茂勛上表不久后,幽州監軍田仕鞅的急遞便送入長安的監軍院,言“盧龍內亂,李茂勛亡。”
在田仕鞅上報不久后,幽州又一封奏疏送來,這次,是幽州牙內都知兵馬使朱有容所上,自請留后疏。
天子李儇如今不過才十四歲,幼主臨朝,此時主掌國政的,乃是樞密使田令孜。
田令孜,咸通年間,入內侍省為宦官方起初,田令孜的地位卑賤,但是,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田令孜輾轉侍候普王,而普王,便是當今天子李儇即位前的封號。
田令孜年輕的時候讀過書,其人頗有智略,在田令孜的刻意奉承引導下,李儇與田令孜關系極好,兩人幾乎是天天在一起玩耍,入夜后,田令孜還要陪著李儇一起入睡。
而李儇一即位,田令孜便是一躍而起,立升為樞密使,樞密使在唐中后期,是四貴之一,四貴指的是左右樞密使,左右神策使。
李儇即位不久,又提拔田令孜為左神策使,觀軍容使,并將政事全部委托給田令致,并稱田令孜為阿父。
時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沆對田令孜亦步亦趨,朝堂上下,無人敢違抗田令孜的命令,便連右樞密使楊復恭也得避其鋒芒。
至乾符二年,八月初,原盧龍節度使張公素抵達長安,對張公素此人,朝堂上下,無人對其有好感。
張公素原以為到了長安,不說權貴之職,但至少清閑富貴之位,那也是唾手可得的,但萬萬沒想到,張公素剛剛抵達長安,兩日后,朝廷便將其貶為復州司戶參軍。
由此可見,長安朝廷對張公素起兵,驅逐昔日對朝廷畢恭畢敬的張簡會,是多么的討厭。
張公素仰天長嘆,卻也無奈,只能離京赴任,而站在城樓高處,有一人,看著張公素凄慘離去的身影,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容,此人正是右金吾衛將軍張簡會。
……………………
乾符二年,八月初,陳從進率大軍接近懷戎城,看著身后浩浩蕩蕩的軍士,陳從進心中感觸良多。
數年從軍,按部就班,唯上命而從,卻是不得寸進,可在其后,襲殺李茂勛,奪占南門,方有如今媯州刺史之位,由此可見,人生在世,不歷兇險,難成功業。
陳從進看著蜿蜒而行的軍卒,心中豪氣頓生,隨即對著隊伍,大聲道:“今日隨某一同來媯州的兄弟,日后,功名富貴,共取之!蒼天為證,若違此言,天人共憤!”
遠途的士兵聞言,紛紛疾呼道:“愿隨都將,共取富貴!”
后面的軍士很多人其實沒聽到陳從進說了些什么,但是聽到前方軍將的高呼聲,也是紛紛的應和起來。
一時間,原野之上,聲勢浩大,數千軍卒的吶喊聲,滾滾如雷,聲浪震天,陳從進看見此等氣勢,激動的臉都漲紅了,這等場景,這等威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男子可以抗拒的了。
抵達懷戎時,已是八月初三,聞聽媯州刺史率軍赴任,時任清夷軍使的李懷宣親自前來相迎。
若要換做平常刺史赴任,李懷宣根本不會親自相迎,但是陳從進不一樣,如今的陳從進,那可是名聲在外,兇惡之名傳遍幽州鎮。
名聲是好是壞另說,最少,沒有人敢輕易招惹這個率死士,襲殺節度使的狠人,而且更重要的是,陳從進不像一般的刺史,帶一隊護兵來上任,他可是足足帶了一支三千余人的武夫。
李懷宣一見到陳從進,便嘖嘖稱奇道:“陳刺史赴任之排場,堪比節帥啊!”
李懷宣,是大中年間從軍,在張允伸時積功而任清夷軍使,看其年紀,怕是已近六十,滿頭銀發,老態畢現。
聽到李懷宣的話,陳從進連連擺手道:“老將軍說笑了,某豈敢比之節帥。”
李懷宣看著陳從進,上下打量了一番,隨即忽然問道:“陳刺史如今年歲幾何?”
陳從進聞言一愣,他年紀不大,擔憂旁人小覷他,因而特意留須,看著年齡也會略大些須,不過,陳從進也沒料到,李懷宣居然當面問,還是在一眾部下的眼皮底下發問。
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說謊,陳從進隨即回道:“今年剛剛二十歲。”
“不知可曾娶妻?”
“從進十五從軍,一直身在軍中,尚未成家。”
“好,好,好。”
聽著李懷宣那爽朗的笑容,陳從進心中暗罵有病,自己是沒時間娶媳婦,又不是娶不上,至于笑成這個樣子。
陳從進尷尬的笑了笑,隨即說道:“李軍使,從進剛至懷戎,諸般事務,實是繁雜,再過些時日,從進定然上門,親自拜見軍使。”
陳從進暫時沒空和李懷宣閑聊,不過他說的也是實話,現在確實忙的很,大軍剛到,要安排食宿,駐地等等一系列的事務,大軍常駐媯州,自然不能一直用營帳,還是需要營房,用以駐軍,還有刺史府衙官吏,陳從進還沒接見,陳從進少說得忙個半個月。
李懷宣聞言,擺擺手,道:“勿急,老夫有一言,從進聽完再走也不遲。”
陳從進見狀,忙道:“李軍使請說!”
“老夫有一孫女,如今年方十七,與陳刺史正好般配!不是老夫自夸,我這孫女,那可是花容月貌,琴棋書畫,詩書禮儀,無有所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