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稅收,再聊聊錢的事兒。
鬼子和國府把金融市場攪和得跟漿糊似的,常志清在大后方狂印法幣,通貨膨脹厲害得要命,買盒火柴都得扛一麻袋錢。
鬼子更絕,造的假法幣比真的還真,老百姓根本分不清,錢越花越不值錢。
張元初干脆來了個“一刀切”,廢除法幣和軍票,搞了三種貨幣:
第一種是現大洋,實打實的白銀,走到哪兒都硬氣,老百姓擱枕頭底下藏著都放心。
第二種是銅元,這玩意兒是系統三級后,張元初從系統內提取了一些工業機器,然后招募人手制造的一種金屬貨幣。
特別是和國府貿易后,銅元的印制數量上升,目前市場上銅元的流通數量已經超過了現大洋。
黃銅材質,分一分、五分、一毛、五毛四種,圓滾滾的拿在手里挺實在。
第三種就有意思了,叫華元,是紙幣,但暫時只做大額交易用。
分十塊到五百塊六種面值,不過現在華元還不能算正式貨幣,更像以前的銀票。
大商人進貨出貨用著方便,收稅還是只認大洋和銅元。
但是這些華元,可以在張元初開設的銀行里面換取銅元。
張元初在金融上搞的那幾套改革,只是他政務改革的開胃菜。
跟國府做交易時,他開口就要教師、醫生、護士和糧食。
糧食是給部隊和老百姓救命的,畢竟鬼子把地皮刮得比臉還干凈,再逼老百姓交糧,那不成了喝人血?
但要恢復地盤的元氣,教師、醫生這些人才才是真正的硬通貨。
先說教育這攤子事,鬼子一來,不光搶錢搶糧,還把學校砸得稀巴爛。原先的學堂人去樓空,別說上課了,連課桌都被拆去燒火了。
張元初琢磨著,大學太遠,先把中小學建起來。
他下了死命令:小學中學敞開大門,不管多大歲數,只要想學就來,學費定得比一碗陽春面還便宜,學費收點,夠維持學校運轉就行。
可現實潑了盆冷水,來報名的學生稀稀拉拉,多數是有錢人家的男娃。
張元初心里透亮:普通老百姓家,七八歲的娃就跟著爹娘下地掰玉米,十二三就能扛鋤頭干活了。
送娃上學?等于家里少個勞力,飯都吃不飽,誰舍得干這“賠本買賣”?
大學暫時顧不上,先搞“特種部隊”師范學院、醫學院、農學院這些專業學校得趕緊搭架子。
就說師范學院,張元初拍板:“咱缺老師缺得眼冒綠光,督軍府給的那幾個老學究頂個啥用?自己培養!”
他讓人滿大街貼告示:師范學院包吃包住包分配,畢業直接端鐵飯碗,學費全免!
唯一的“規矩”是:畢業后必須聽安排,結婚生子可以給假,但敢撂挑子不干,別怪法律無情。
這話聽著有點“霸道”,但張元初有自己的理兒:“我砸鍋賣鐵供你們讀書,不是讓你們畢業就跳槽的。
再說了,現在師資比金子還缺,小學都快開成‘掃盲班’了,不把人拴住,咋撐得起教育這攤子?”
招生條件放得很寬:女的 17到 20歲,男的 17到 22歲,不管啥出身,識字不識字,只要肯學就行。
進了學校也不是混日子,學渣要挨批,畢不了業沒飯吃。
學得好的,直接去教初中;差點的,先蹲小學練手。
張元初給教務處下任務:“就算是塊石頭,也要磨出二兩墨來!”
除了師范,醫學院、農學院、工學院、警察學院全跟著上馬。
醫學院最實在,一半學生奔軍隊當戰地醫生,另一半去地方醫院坐診。
農學院,這一個是針對張元初下一步的機械化農業做準備。
機械化農業,要大規模普及,就必須要人懂,老百姓一輩子刨土地的,你讓他們學,他們恐怕更愿意相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所以要培養一些農業人員,然后分配到下面的各個鄉村當中,強制施行機械農業,搞個一季機械農業,老百姓就相信你了。
工學院不用說,那自然是為將來的工業發展培養人才。
這也是張元初最無奈的一點,想要發展,就要有人才。
但他手里一窮二白,啥人才都沒有!
你說發展教育,但要先發展經濟,讓老百姓能過上日子了,他們才會將娃送來學校,此外還有教師,教師數量要足夠啊!
你說發展工業,你連技師都沒幾個,就督軍府送來的,能開幾家工廠?
你說完善醫療體系,系統能給你提供藥品,甚至是提供醫療器械,但你連醫生護士都不夠,野戰醫院都還缺醫生護士,怎么完善民間醫療體系?
所以教育實在是太重要了,教育搞不好,你發展啥都沒人才,怎么搞?
至于警察學院,其實這是為社會和退役軍人準備的。
張元初心里跟明鏡似的,這年頭,家里頂梁柱要是折了,那日子準得塌半邊。
戰場上死了的弟兄,撫恤金管夠,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傷兵咋辦?總不能讓他們拄著拐棍要飯吧?
他從后世帶來的那點敬畏心,容不得自己學舊軍閥甩手掌柜那一套,于是警察學院就成了這些退役軍人的“鐵飯碗加工廠”。
說是學院,其實干的是“雙向改造”的活計。
一方面收編退役軍人,學個一年半載的警務知識,出去就能穿警服坐辦公室,好歹能混口安穩飯。
另一方面更麻煩,得把那幫舊警察回爐重造。
張元初提起這些人就來氣,一個個油滑得像泥鰍,穿身警服比穿戲服還隨意,純粹是穿官衣兒搞笑的!
他讓人在警察學院門口貼告示:沒犯過大事的,進來重新學規矩;
要是吃拿卡要、魚肉百姓的,直接一擼到底,連替補的都難找。
底下人嘀咕這法子太狠,他拍桌子瞪眼:“知法犯法的前提是知法,這幫人連法都不知,留著干啥?篩沙子也得把石子兒挑出去!”
可政務攤子太大,張元初就算長了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
軍隊有楊杰幫著扛,政務卻只能自己硬撐。
各地官員大多是舊班底,明知道不少人是混飯吃的,也只能先忍著,好比一鍋夾生飯,總得慢慢蒸才能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