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老朱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quán)力的龍椅之上,他的臉色猶如六月的天氣,一陣陰一陣晴,眉頭時而緊皺,時而又微微舒展,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掙扎在這細微的表情變化中展露無遺。
片刻之后,一道身影步履蹣跚地緩緩走進來。只見這人身形略顯佝僂,臉上刻滿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卻透著精明與銳利,赫然正是當朝太師李善長!
自洪武四年起,李善長便逐漸從朝廷的臺前淡出。那時,朝堂之上表面風平浪靜,可暗流卻在悄然涌動。
李善長看似放下了手中大權(quán),致仕賦閑,實則如同一頭隱匿于暗處的猛獸,只是隱于幕后,繼續(xù)操控著朝政的絲線。就拿胡惟庸來說,便是他一手舉薦提攜。當初,李善長看著胡惟庸,眼中滿是期許,認為他是可堪大用之才,能延續(xù)自己在朝堂的影響力。可惜,胡惟庸后來擅權(quán)專政,野心膨脹,最終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凄慘下場。
因為胡惟庸案,淮西勛貴勢力遭受重創(chuàng),元氣大傷。李善長也因此蟄伏了起來,往日的肆意張揚被小心翼翼所取代,不敢再如以往那般毫無顧忌地行事。
今日,他接到皇帝陛下的召見,心中雖滿是疑惑與不安,但還是立刻急匆匆地趕了過來。一路上,他坐在馬車里,眉頭緊鎖,腦海中不斷猜測著皇帝召見的意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又松開,內(nèi)心的憂慮如同翻滾的潮水。
當李善長來到乾清宮,準備行禮的時候,老朱擺了擺手,臉上帶著幾分急切,說道:“好了,這些虛禮就不必了。快坐下吧,咱有要事跟你商議!”
聽到這話,李善長心中稍定,輕輕地松了口氣,原本緊繃的肩膀也微微放松了些許。入宮之前他還頗為憂慮,不知道皇上召見所為何事,此刻倒是明白了,原來是商議朝政。
“敢問陛下,是什么事情?”李善長微微前傾身子,恭敬地問道。
老朱也不含糊,伸手直接從案幾上取出一份策略,遞了過去,說道:“善長啊,你看看這治理云南策略,是否可行?”
李善長雙手接過方略,神情變得極為專注,逐字逐句地認真翻閱了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的驚詫之色愈發(fā)明顯,不時微微點頭,嘴里還發(fā)出輕“咦”聲。
老朱一直緊緊盯著他,深邃的眼眸中思緒翻飛。
朱高熾提出的三步走戰(zhàn)略,在老朱心中堪稱平定西南的百年大計,所以他不得不重視,迫切地想要找人商議一番。
然而朱元璋思來想去,滿朝文武竟一時間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最后就只剩下了這個李善長。
李善長的個人能力,可謂世人皆知,足以比肩名相蕭何,尤其擅長治理政務(wù),所以老朱立刻將他給喚了過來。
短暫沉默之后,李善長發(fā)出了驚嘆之聲:“陛下,此策堪稱精妙絕倫,足以徹底解決西南不寧的隱患!從最初推恩政策起,到以土司制土司,再到改土歸流,一步一步削弱地方土司的影響力,直至朝廷將他們徹底納入管控之中,完美解決了土司獨立、尾大不掉的難題!”
聽到這話,老朱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從嘴角慢慢蔓延至整個臉龐,滿臉都是驕傲自豪之色。
沒辦法,提出這等妙計之人,可是他朱元璋的親孫子,一個五六歲的娃娃,這如何不讓人驕傲呢?
我老朱家的麟兒啊!
贊嘆一番后,李善長不免也有些好奇,下意識地追問道:“敢問陛下,提出此策的大才,究竟是何人?”
哪怕身在朝外,李善長也對朝堂大事了如指掌,可沒聽說出現(xiàn)這么一個驚世奇才啊!
老朱搖了搖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謹慎,本著保護朱高熾的念頭,所以沒有回答李善長的問題,只是反問道:“也就是說,這三步走戰(zhàn)略確實可行?”
李善長點了點頭,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回答道:“完全可行,堪稱精妙。以往歷代朝廷對待西南土蠻,都是羈縻籠絡(luò),但事實證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適得其反,助長了這些土蠻的張狂氣焰。”
“而這三步走戰(zhàn)略卻反其道而行之,從推恩開始令土司內(nèi)部生亂,他們不再是鐵板一塊,朝廷也就有了可乘之機;緊接著以夷制夷,配合推恩之令,將一個強大土司拆分打散,遷徙到其他地方去,進一步削弱這些土司的勢力與影響力;最后改土歸流一錘定音,即便土司想要反抗,也不再具備反抗的實力!尤其是這‘分而治之’,更是一語道破天機,對付這些土司土官朝廷當予以堅決打擊的態(tài)度,對待土蠻土民則推行仁政施以教化,如此土司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一席話說完,李善長也不由驚嘆連連。他心中隱約有了答案,提出此策的驚世奇才,必定是個經(jīng)年老臣,至少有過治理地方的經(jīng)驗,否則絕對不可能如此了解西南局勢。
尋常這些文臣儒生,只會夸夸其談,哪里知道這里面的關(guān)鍵所在。
“陛下,此人獻策有功,朝廷自當予以獎賞,老臣以為這等奇才朝廷更要加以重用……”
聽見李善長夸贊朱高熾,老朱臉上的笑容更甚,都快合不攏嘴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說道:“這計策真有這么好?”
李善長神情一肅,正色道:“此策足以定西南,只等征南大軍掃平云南境內(nèi)的殘元勢力,朝廷立刻就能夠推行下去!不是老臣妄言,此策足以保西南百年內(nèi)不會生亂,堪稱百年大計!”
老朱臉上笑容愈發(fā)燦爛,心里面爽到了極點。
嘖嘖,不愧是咱的種,就是厲害啊!
可李善長緊接著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不過此策雖好,但也存在隱患。”
聽到這話,老朱頓時眉頭一皺。
“哦?還有什么隱患?”
李善長凝眉解釋道:“滇黔田土荒蕪,山林險峻,交通不便,朝廷想要徹底掌控地方子民,就必須鑿山開道,修建驛路,促進地方子民融入大明,否則哪怕有這三步走戰(zhàn)略,短時間內(nèi)也無法徹底掌控這些地方。”
老朱聽后眼睛一亮,他陡然回想起了朱高熾的那句話。
“山川險峻咱們就修路,土蠻眾多咱們就推恩!”
也就是說,大明想要徹底掌控滇黔之地,那就不得不修路!
可是這修路一事,動輒就要耗費無數(shù)人力物力財力啊!
李善長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嘆氣道:“陛下,以大明如今的國情,并不適合修路,還請陛下三思!”
聽到這話,老朱臉色頓時陰沉了下去。
這等百年大計,難道要棄之不用嗎?
老朱回想起朱高熾說這話時的語氣,心里面冒出了一個奇怪念頭。
那兔崽子是不是有辦法?!
哪怕他自己都覺得這不太可能,偏偏還是想要嘗試一番。
隨即朱元璋與李善長寒暄了幾句,就命人送他回府,自己卻直接奔向了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