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流域。
大明先前一直都沒有觸及。
直到永樂元年朱棣派行人邢樞等往諭奴兒干,招撫諸部,于永樂二年,置奴兒干等衛,其后相繼建衛所達一百三十余個,大明才算是將其納入了版圖。
老朱看向小胖墩,略顯興奮地追問道:“熾兒,為何這塊地方是鎖鑰之地?”
朱高熾命人取來了輿圖,擺在老朱與太子標面前。
“黑龍江流域這塊廣袤地區,確實是鎖鑰之地,是絲毫不亞于西域的存在。”
朱高熾在堪輿圖上將這地方給圈了出來,道:“自外興安嶺逶迤南下至遼南的黑龍江流域,宛如一柄懸于大明北疆的戰略利刃,作為帝國右翼防線的核心區域,其軍事價值堪與西域相提并論。”
“這片廣袤疆域北控寒地雪原,南連渤海之濱,構成了一道長達數千里的天然屏障。當蒙古部族試圖自草原南下侵擾時,大明可憑借右翼防線的地理優勢,以黑龍江流域的衛所城池為支點,與正面防線的宣府、大同諸鎮形成鉗形攻勢。”
“右翼駐軍沿松花江、黑龍江水陸并進,既能切斷蒙古騎兵的后路,又可與正面明軍合圍夾擊,迫使敵軍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從根本上削弱草原政權的軍事威脅。”
“從戰略縱深角度看,黑龍江流域的穩固直接關系到遼西走廊的安危。這條溝通中原與遼東的咽喉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若右翼防線失守,蒙古或其他勢力便可輕易繞道黑龍江流域,從側翼包抄遼西走廊,使大明北方邊鎮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而當右翼防線完整時,不僅能為遼西走廊提供緩沖空間,還可通過增設衛所、開辟屯田,將防線逐步外推。如此一來,北方邊鎮的防御半徑得以大幅擴展,敵軍的突襲難度倍增,從而為京師及整個北方地區構筑起更為堅實的安全屏障,確保大明北疆防線的穩定與長治久安。”
老朱瞪大了眼睛,目光如炬般釘在輿圖上蜿蜒的黑龍江流域。
那原本只被視作蠻荒邊陲的廣袤土地,此刻在朱高熾的闡述下,竟如被拂去塵埃的璞玉,顯露出前所未有的戰略光芒。
自登基以來,老朱無數次推演北方防線布局,卻從未將視線真正延伸至這片極北疆域。
輿圖上標注的衛所據點,在老朱眼中逐漸化作移動的棋子。
當朱高熾口中“右翼鉗形攻勢”、“戰略縱深擴展”的構想,與他畢生征戰積累的軍事智慧碰撞,竟如星火點燃干柴,瞬間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北疆防御新圖景。
以黑龍江流域為右翼支點,與宣大防線形成犄角之勢,這不僅能重塑對蒙古的戰略壓制,更可能徹底改寫北方邊患的困局。
帝王的思維如精密運轉的齒輪,迅速推演著每個環節的利弊得失。他深知,若將勢力真正滲透至外興安嶺,意味著要克服極寒氣候、補給艱難等重重阻礙,但一旦成功,大明北疆防線將如虎添翼!
朱高熾的大膽設想,雖出自稚嫩之口,卻暗合兵法精髓,讓朱元璋這位閱盡滄桑的開國帝王,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后輩的震撼與驚喜。
“熾兒,繼續說下去!”老朱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此外,我大明現如今征服了倭國,那么就可以恢復唐代渤海國曾依托黑龍江流域,開辟出聯通東北亞的‘龍原—倭國道’,如今我大明憑借強盛國力與軍事威懾,正可續寫這段塵封的海上傳奇。”
“黑龍江河口作為天然良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向北可輻射勘察加半島的漁獵部族,向東能觸及千島群島的原始聚落,庫頁島的皮毛采集者與北海道的農耕族群亦將此地視為交易樞紐。”
“盡管這些蠻夷部落的物產以獸皮、海產、木材等初級資源為主,相較江南絲綢、瓷器的巨額利潤,經濟價值略顯微薄。但從戰略層面考量,當我大明商船滿載茶葉、鐵器、布匹駛入這片海域,以物易物的交易背后,實則是文明火種的播撒與帝國影響力的滲透。”
“通過商貿往來,大明不僅能掌握各部落的生存動態,更可憑借先進的生產技術、精巧的手工業制品,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文化認同。長此以往,這些游離于中原文明之外的蠻夷部落,終將成為大明在東北亞的利益紐帶,構筑起以大明為核心的朝貢貿易新體系,進一步鞏固帝國在遠東的霸主地位。”
“這也是我們開展東海貿易的主要目標之一,除了貿易能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就是奔著這朝貢貿易新體系,奠定我大明的霸主地位!”
隨著朱高熾勾勒出的貿易路線,老朱與太子標眼睛越來越亮,目光灼灼地看著堪輿圖。
“唐朝為什么能成為遠東霸主?”
朱高熾看向二人,發出了靈魂拷問。
“唐太宗、高宗則以水陸并進之策滅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統轄其地,治所初駐平壤,后遷至遼東,通過‘營州入安東道’連接遼東與中原,又以渤海國為中介,開辟‘龍原—倭國道’(吉林琿春至倭國),將黑龍江流域的皮毛、海東青等特產經遼東轉運至中原,同時輸入絲綢、鐵器。”
“錦繡盛唐對遼東與黑龍江流域的經營,首次將東北亞廣袤區域納入中原王朝的政治輻射范圍,不僅鞏固了北疆安全,更通過渤海國等中介,將中華文明延伸至朝鮮半島、倭國列島,形成以唐為核心的遠東朝貢體系。”
“此外唐朝以長安、洛陽為核心,構建起龐大的水陸交通網絡。絲綢之路的繁榮讓東西方貿易往來頻繁,揚州、廣州等港口城市商船云集,江南地區的稻米、絲綢,北方的畜牧產品,以及中亞的香料、珠寶在此匯聚流通,唐三彩、絲綢等商品成為遠東各國追捧的奢侈品,經濟實力奠定稱霸根基。”
“既然盛唐可以做到,那我大明也未嘗不可!”
模板都擺在這兒了,難道還不會抄嗎?
老朱深吸了一口氣,搓了搓有些發麻的面孔。
太子標則是神情振奮,眼睛死死地盯著堪輿圖。
方才朱高熾勾勒的藍圖,恰似一柄鑰匙,打開了他們心中塵封已久的盛世構想——若能復刻盛唐榮光,將大明疆域從白山黑水延伸至東海之濱,豈止是開疆拓土,更是締造超越漢唐的不朽基業!
以遼東為基、以倭國為翼的戰略規劃,分明讓父子二人看見大明重走盛唐之路的可能。
經營黑龍江流域不只是軍事布局,更是重現“萬國來朝”盛景、確立中華正統的絕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