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仁親王如喪家之犬般逃回京都,這位曾被后龜山天皇寄予復(fù)國厚望的繼承人,此刻卻失魂落魄,眼中滿是被恐懼啃噬后的空洞。
后龜山天皇望著他狼狽的模樣,心中最后一絲僥幸也徹底破滅。
足利義滿與后龜山天皇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與絕望——明軍已兵臨京都城下,除了求和,他們別無選擇。
不同的是,這一次是二人親自前去,倭國兩大執(zhí)政者,為了大和國的未來,選擇卑微求和。
因為,他們不求和也沒辦法,明軍已經(jīng)打到京都城外了!
傅友德、湯和率領(lǐng)一萬明軍精銳自大阪港登陸,如猛虎下山般一路橫掃。
明軍鐵蹄所至,城池盡破,所經(jīng)之處皆是一片腥風(fēng)血雨。
他們肆意屠戮,三萬多倭國壯年男子倒在血泊之中;城中國庫與民間財物被劫掠一空,明軍將士們背著鼓鼓囊囊的行囊,滿載而歸。
三日后,明軍繼續(xù)北上,臨行前放起大火,熊熊烈焰將城池吞沒,大火燒了整整三日,殘垣斷壁間,僥幸存活的百姓哭嚎聲響徹原野,令人聞之膽寒。
京都城外,倭國權(quán)貴們傾盡全力,糾集起兩萬私兵試圖阻擋明軍。
雙方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廝殺,激戰(zhàn)從白晝持續(xù)到黑夜。
明軍憑借著勇猛無畏的氣勢與精妙的戰(zhàn)術(shù),沖破倭軍防線,倭國兩萬軍隊死傷慘重,狼狽退回城中。
這或許已是倭國君臣能組織起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此刻的京都城,彌漫著末日般的絕望氣息。
情勢陡轉(zhuǎn)直下,此時已不是抵不抵抗的問題,而是如何逃命的問題了。
此前,周德興率領(lǐng)的明軍雖略顯疲憊,卻依舊勢不可擋,一舉拿下飛鳥城。
如今明軍又有一萬精兵悍卒加入,倭國上下陷入了徹底的恐慌。
先前即便明軍登陸倭島,倭**隊憑借和弓重箭,還能與之一戰(zhàn),傷亡差距不至于太過懸殊。
然而,明軍此次帶來了一種神秘的新式火器,巨響轟鳴,濃煙滾滾,火焰噴射間,成片的倭國武士應(yīng)聲倒地。
這種威力巨大的兵器,瞬間打破了雙方的戰(zhàn)力平衡,讓倭**隊在明軍面前不堪一擊。
有了這種兵器,雙方的戰(zhàn)力瞬間便拉遠了,倭**隊在這種新兵器面前簡直就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寶寶。
萬般無奈之下,足利義滿與后龜山天皇只有求和這條路可以走。
此刻大日國四分之三的國土已落入明軍之手,舉國驚惶,臣民恐慌,若是再不求和,那大日真就會滅亡了啊!
在明軍大營內(nèi),水陸兩軍會合,眾將興奮地談?wù)撝鴳?zhàn)場上的功績,笑聲不斷。
朱高熾?yún)s有些不太高興,因為朱老四竟然還活著。
從眾將口中不難得知,這家伙作戰(zhàn)勇猛身先士卒,身上又添了不少傷,可就是沒死成。
“逆父啊,你這傷不要緊吧?”
朱高熾裝作關(guān)切模樣,上前試探性地詢問道。
朱棣嘴角抽搐,強壓下心中的怒火,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勞你這逆子費心了,你老子我好得很!”
“……”
朱高熾頓時惱羞成怒,忍不住破口大罵。
“他娘地,倭人這些廢物,連射冷箭都不會嗎?”
朱棣:“???”
臥槽尼瑪啊!
你可真是個大逆不道的逆子啊!
眾將聽到這話也是一愣,隨后瘋狂大笑了起來。
這個小胖墩真是太有意思了,巴不得他爹朱棣早死,然后繼承王位啊!
正當這個時候,一名傳令兵沖進了帥帳。
“大帥,諸位將軍!”
“倭國幕府將軍與南朝天皇親至求和!”
此話一出,帥帳內(nèi)頓時為之一寂。
傅友德捋了捋胡須,下意識地看向了朱高熾。
眾將也快速對視了一眼,神情都不太高興,此刻止戰(zhàn)可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朱高熾大大咧咧地開口道:“放心吧,不會止戰(zhàn)。”
“咱大明要的是掌握倭國全境,從而陳兵高麗,對遼東納哈出形成包圍鉗制之勢。”
“而且若就此停戰(zhàn),倭國仍是倭國,或許會臣服一段日子,但他們卑劣的民族性決定了他們不會永久臣服,過不了多久就會生出別的心思。”
聽到這話,眾將這才松了口氣。
傅友德眉頭一皺,追問道:“那你的意思是不見?”
“不不不!”朱高熾嘴角勾起一抹陰鷙的笑容,“當然要見,而且還要好好談?wù)剹l件。”
“怎么?”傅友德玩味笑道:“你個兔崽子又想揍人?”
朱高熾擺了擺手,語氣里面充滿了戲謔。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嘛!”
“先給他們一些希望,再讓他們感到絕望,這才是最好的報復(fù)!”
嘶……
在場眾將不由齊刷刷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小胖墩,還真是毒辣陰損啊!
也不知道這些倭人怎么招惹他了,一出手就要將他們往死里整!
不一會兒,足利義滿與后龜山天皇被甲士押著入內(nèi),見到了大明王朝的這批虎狼之將,以及坐在主位上面的……朱高熾!
足利義滿靜靜地看向朱高熾,神情很是震驚和茫然。
因為,這個明軍主帥,實在是……太年輕了。
他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吧?
就是這樣一個年輕小子,此刻更是統(tǒng)帥大明天兵殺入了大和國腹地,意欲覆滅整個大和國。
這到底是什么樣的妖孽奇才?
朱高熾也在細細打量著這個足利義滿。
他之所以提出會面,自然不是為了議和,只是單純地想要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罷了。
這個足利義滿看起來三十多歲,正是人生過半?yún)s年富力強的時候。
說起來,這足利幕府頗有些得位不正的味道。
當年鐮倉幕府末年,后醍醐天皇即位,這位野心勃勃的倭國天皇趁著鐮倉幕府日益衰亡,試圖重振皇室威嚴,一直密謀倒幕計劃,好不容易成功了,卻遭遇了足利尊氏的背叛。
后醍醐天皇消滅了鐮倉幕府后,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fù)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但由于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僅僅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故引來武士不滿。
其中倒幕大將足利尊氏更為不滿,他雖然被賜予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有意開幕府,而后足利尊氏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統(tǒng)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足利尊氏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
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設(shè)法逃出,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于形成,倭國史書還稱為“一天二帝南北京”,這個“天”指的就是足利尊氏。
倭國自此進入南北朝格局,雙方征戰(zhàn)不斷,最后足利幕府出了一個梟雄足利義滿,超越了祖父尊氏和父親滿詮,鏟除異己培植黨羽發(fā)展實力,硬生生地將一個因為內(nèi)亂顯得風(fēng)雨飄搖的足利幕府,打造成了天下歸心的實權(quán)幕府。
而南朝的勢力不斷衰退,足利幕府卻日益強盛,所以足利義滿與南朝談判,最終以持明院統(tǒng)和大覺寺統(tǒng)交替繼承帝位為條件,南朝的后龜山天皇退位,并將三神器交給后小松天皇,倭國南北朝在足利義滿手中完成統(tǒng)一,他本人也因此榮獲了至高無上的威望。
即便是朱高熾也不得不承認,這家伙確實是個梟雄人物,一手締造了強大的室町幕府。
可是現(xiàn)在,他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