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皆是一愣。
賈母也收起了感傷,有些意外地看向薛寶釵:“國公爺要尋你母親和蟠哥兒?可知是何事?”
薛寶釵也微微蹙眉,心思電轉(zhuǎn),面上卻依舊沉穩(wěn),欠身回道:
“回老太太,我也不知曉。只是......今日真是不巧,哥哥一早便應(yīng)了朋友之邀,去越來酒樓應(yīng)酬去了,此刻怕是不在府中。”
賈母一聽,眉頭微皺。
賈玌如今身份貴重,親自登門指名要見薛蟠,定非小事。
她略一沉吟,當(dāng)即吩咐道:
“既是國公爺有要事相商,蟠哥兒不在府中像什么話?快!立刻派人,就說我的話,讓蟠哥兒不論在做什么,即刻放下,快馬加鞭給我趕回來!遼國公爺有要緊事尋他,讓他一刻也不許耽擱!快去!”
老太太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yán)。
“是!老太太!”
那管事媳婦連忙應(yīng)聲,匆匆退下去安排人手快馬尋人了。
園中的氣氛,因這突如其來的插曲,從方才的喜慶溫情中,又悄然染上了一絲疑惑與凝重。
畫面一轉(zhuǎn),京城外,越來樓“松濤苑”。
席間氣氛正酣,酒過三巡,勛貴子弟們談興正濃。
薛蟠被眾人圍著,正唾沫橫飛地準(zhǔn)備再講一遍圣上駕臨承慶堂的細(xì)節(jié)。
雅間門被輕輕叩響,隨即推開。
一個風(fēng)塵仆仆、穿著榮國府仆役服飾的精壯漢子快步走了進(jìn)來,目光迅速鎖定了主桌上的薛蟠。
他無視了席上眾人的目光,徑直走到薛蟠身邊,躬身一禮,聲音不大卻足夠清晰:
“薛大爺安。小的奉老太太急命前來尋您。遼國公爺有要事,已遣人至府上,言明稍后要親自與您和姨太太相商。老太太嚴(yán)令,請您即刻放下所有事務(wù),速速回府,國公爺已在路上了。”
此言一出,原本喧鬧的雅間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一下聚焦在薛蟠身上!
牛逸、柳璋、史霖……包括剛來不久的馮紫英,臉上都寫滿了驚訝!
遼國公何許人也......
剛剛被圣上親自定下婚期、圣眷無雙、跺跺腳京城都要震三震的人物,竟然有“要事”需要親自登門與薛蟠這個出了名的紈绔商賈之子相商?!
這……這簡直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眾人看向薛蟠的眼神,瞬間變得極其復(fù)雜。
羨慕、疑惑、探究、難以置信......種種情緒交織。
他們剛才還在感嘆賈家子弟忙碌,薛蟠只能算半個圈內(nèi)人,轉(zhuǎn)眼間,這位“薛大腦袋”竟成了遼國公親自點(diǎn)名要急見的重要人物?
薛蟠自己也懵了一下,但隨即,一股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虛榮心如同熱浪般直沖頭頂!
——他清楚地感受到了那些目光中的分量!這可是遼國公!當(dāng)今炙手可熱的第一勛貴!在這些勛貴子弟面前點(diǎn)名要見他薛蟠!
他努力壓下幾乎要咧到耳根的笑容,深吸一口氣,強(qiáng)作鎮(zhèn)定地站起身。
他畢竟是商家出身,在這群勛貴子弟面前,禮數(shù)上不敢有絲毫怠慢。他對著史霖等人以及在座的諸位,規(guī)規(guī)矩矩地抱拳一圈:
“諸位世兄賢弟,實在對不住!這……遼國公爺相召,又有老太太的話傳下來,催得緊。
想是……想是確有萬分要緊之事!小弟不敢耽擱,只得……只得先行告退了!
掃了諸位的雅興,萬望海涵!改日!改日小弟做東,咱們再聚,定當(dāng)一醉方休,賠個不是!”
他姿態(tài)放得夠低,話也說得客氣周全,給足了在座勛貴子弟面子。
更重要的是,搬出了“遼國公爺”和“老太太”這兩尊大佛,誰還敢攔?誰又愿意攔?
果然,牛逸作為東道主,立刻反應(yīng)過來,臉上帶著理解的笑容,率先開口:“薛兄弟言重了!遼國公爺?shù)氖拢匀皇琼旐斠o的!你快去,莫要耽擱了!”
其余人也點(diǎn)頭附和:“正是!薛兄弟快請便,正事要緊!”
“薛兄且去!”
“國公爺召見是大事!”
“我等改日再聚便是!”
眾人的回應(yīng)客氣而迅速,給足了臺階,也彰顯了他們對“遼國公”名頭的敬畏。
薛蟠心中那份得意簡直要滿溢出來,臉上卻還繃著“不敢當(dāng)”的神情,再次團(tuán)團(tuán)一揖:
“多謝諸位世兄體諒!小弟先行一步!”
說罷,這才轉(zhuǎn)過身,在那榮國府下人略帶催促的目光下,他昂著頭,挺直了往日略顯松垮的腰背,腳步雖快卻不顯慌亂,反而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仿佛肩負(fù)重任般的“氣勢”,大步流星地離開了“松濤苑”。
雅間門在他身后輕輕合攏。
屋內(nèi)陷入一片短暫的寂靜。方才還熱鬧喧囂的氣氛仿佛瞬間冷卻了幾分。
雅間內(nèi),一片寂靜。過了好一會兒,才爆發(fā)出嗡嗡的議論聲。
“嘶……” 牛逸第一個倒吸一口涼氣,打破了沉默,他撓了撓頭,臉上寫滿了困惑,“遼國公爺找他?能有什么要緊事?還親自……這......!”
“是啊!” 一個平日里與薛蟠交情平平的子弟接口道,語氣里帶著不加掩飾的酸意,“莫不是……也像提攜賈家子弟那般,要給薛大傻子謀個前程?可他那塊料……”
后面的話沒說出口,但鄙夷之意盡顯。
“我看不像!” 柳璋放下酒杯,眉頭微蹙,顯出幾分深思熟慮,“國公爺何等人物?他麾下賈家子弟,哪個不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本事?便是賈蓉他們,縱使起點(diǎn)高,在遼東、在江南,也都是立過實打?qū)嵐诘摹Q?..?”
眾人議論紛紛,各種可能都被翻來覆去地咀嚼,卻始終不得要領(lǐng)。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著自斟自飲的史霖,忽然長長地、帶著一種復(fù)雜難言意味地嘆了口氣。
這聲嘆息太過突兀,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見史霖放下酒杯,俊朗的臉上帶著一絲與年齡不太相符的深沉感慨,目光掃過在座的勛貴子弟們,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壓過了議論:
“諸位……方才議論薛大傻子,倒讓我想起前些日子,在我大伯(史鼐)府上,聽他與家父(史鼎)敘話時的一番感慨。”
眾人立刻屏息凝神。史家雙侯,尤其是史鼐,乃是京中老牌勛貴,位高權(quán)重,他們的見識非同小可。
史霖的眼神變得有些悠遠(yuǎn),仿佛在復(fù)述一段分量極重的話語:
“大伯和家父說……我們這一輩人,生于此時,是幸,也是不幸。”
“幸者,承平之世,不必如父祖輩那般,于尸山血海、刀光劍影中搏命,方掙得一份功名爵祿。太平犬,總勝過亂離人。我們只需安享富貴,循規(guī)蹈矩,便能安穩(wěn)一生。”
他頓了頓,語氣陡然一轉(zhuǎn),帶上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敬畏?
“然,不幸者……在于我輩頭頂之上,懸著一輪煌煌大日,其光之烈,其勢之盛,亙古罕見!”
史霖的聲音微微提高,帶著一種近乎宿命的感嘆:
“國公爺賈玌,非是尋常人杰!他是那種......恒壓一世,注定要獨(dú)占一個時代所有榮光與鋒芒的人物!其功業(yè)之煊赫,其威勢之隆盛,非但遠(yuǎn)超同儕,便是往前數(shù)百年,往后看百年......恐怕也難再覓得一個能與其并肩者!”
“在其光芒照耀之下,我輩......無論出身何等顯赫,才具如何不凡......” 史霖的目光緩緩掃過牛逸、柳璋等人,也包括他自己,帶著一種清醒的認(rèn)知,“注定都只能如同微塵,如同螢火,黯然失色,淪為襯托其無上輝煌的背景罷了。”
“家父與大伯言道,此非人力可改,實乃天數(shù)氣運(yùn)之所鐘!我等生于此世,得見如此人杰橫空出世,是眼界之福;然身在其光芒之下,永無出頭之日,亦是命中之憾。”
雅間內(nèi),死一般的寂靜。
史霖這番轉(zhuǎn)述自父輩的、近乎蓋棺定論般的感慨,像一盆冰水,澆熄了眾人因薛蟠之事而起的各種躁動心思。
它剝開了太平盛世的表象,**裸地揭示了他們這一代勛貴子弟所面臨的、無法逾越的現(xiàn)實——一個被賈玌的光芒徹底籠罩的現(xiàn)實。
羨慕薛蟠?那點(diǎn)因國公召見而起的虛榮,在史霖描述的這輪“煌煌大日”面前,顯得何其可笑與渺小?
牛逸張了張嘴,想反駁什么,卻發(fā)現(xiàn)喉嚨干澀,一個字也吐不出來。柳璋眼神閃爍,最終化作一聲悠長的嘆息。
馮紫英一直默默聽著,此刻才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與桌面發(fā)出清脆的輕響。
他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繁華的京城景象,最終也只沉沉地吐出幾個字:
“史侯......真知灼見啊。恒壓一世......氣運(yùn)所鐘......誠哉斯言。”
“此身此代,注定要在這亙古難遇的輝光下曝曬!難逃其燁,亦難成其萬一。”
這聲嘆息,仿佛為整個雅間定下了基調(diào)。
先前因薛蟠而起的喧囂與探究,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甸甸的、面對時代洪流與絕世人物時的無力感與敬畏。
酒——似乎也失去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