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燃說完名字,孟一川細細品味了一下。
“這個名字好,白天和黑夜,都在追查兇手,燃啊,你來演這部劇嗎?”
陸燃搖搖頭。
《白夜追兇》這部劇還真不適合他。
更何況等明年公司的項目都啟動了,他也脫不開身。
先把《黃飛鴻》弄好再說。
孟一川面露思索:“那我最近就研究研究,看看哪個演員合適,不過說到底還要看《開端》播出后的效果。”
《白夜追兇》的主演肯定得找一位經驗豐富的演員。
圈子里那些小鮮肉是別想了,演好一個角色都費勁,更別說一人分飾四角。
但經驗豐富的演員不是你想找就能找的。
這種演員,每天都有公司主動把劇本遞到手里,挑都挑不過來。
長安娛樂這種小公司遞給人家劇本,人家估計看都不看。
就算帶上陸燃的名氣也是一樣。
都能遞過去劇本了,肯定都有熟人找關系。
但要是《開端》數據很好就不一樣。
長安娛樂就不是什么沒名氣的小公司,再拍同類型題材,圈內有名的演員們也會認真看一下長安娛樂的本子。
更重要的是,這是陸燃當編劇的第一戰。
一旦數據火爆,陸燃在圈子里的地位也不一樣。
他的本子,演員們也會認真看一看。
幾個人聊了一會,李泉提醒道:“陸燃,你給典籍里的華夏發條微博,今晚就開播第二期了。”
陸燃差點忘了。
趕緊拿出手機給《典籍里的華夏》第二期做了下宣傳。
《典籍里的華夏》第一期開播后已經徹底打響名聲。
這段時間,不少中小學也讓學生們看這個節目。
網上也有很多節目的剪輯視頻,都很火爆。
這種文化宣傳類綜藝在這個世界還是頭一次出現,可以說是好評如潮。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典籍里的華夏》其實都不需要陸燃的宣傳。
但需不需要是一回事,你宣不宣傳是另外一回事。
陸燃要是不發這個宣傳微博,營銷號估計會造謠陸燃已經和總臺鬧掰了。
反正傳啥的都會有。
網上,京城總臺昨天開始就啟動了《典籍里的華夏》第二期的宣傳工作。
等到今天,一大半網友都知道今天要播出第二期。
當時間到了晚上八點,網友們紛紛打開電視,或者是打開了總臺的視頻軟件。
陸燃的粉絲群里也是一片熱鬧。
“典籍里的華夏第二期來了,我已經準備好激發我的靈感創意了。”
“都想被陸廳表彰是吧?我也想,我也做好準備了!”
“看節目就好好看節目,都想著被陸廳表彰干什么,功利心別這么重!”
在大家聊的時候,豫省代表糧滿倉冒出來。
“我就不跟大家爭了,除非我真的有什么好點子。”
他發完這條消息,群聊里立刻彈出來一大堆表情包。
表情包上清一色的“滾”字。
在湘省的一座城市里,湘省代表橘子洲也在群里發了個滾的表情包。
你嘚瑟啥呢。
被表彰了不起啊!
橘子洲是一名研究生,學的是農學,他的學習生涯里一部分時間就是在農田里度過的,就干一件事,就是種水稻。
大家在群里聊了幾句后,《典籍里的華夏》也開始了。
一開始依舊是上一期的開頭。
開場片段結束后,這一期要講的書也顯現出了名字。
《天工開物》!
在一個片段預告里,橘子洲看到了水稻從其中一閃而過。
等到舞臺大幕拉開,四周的墻壁上顯示著一排排巨大的書架,上面擺滿了書籍。
舞臺中間是一張小桌子。
和上一期一樣。
很快,陸燃坐在了這張小桌子上。
他打開臺燈,翻閱書籍,在口述中引出了這一期開場的角色。
這位開場的角色正是袁爺爺。
畫面一轉,袁爺爺正帶著學生們在稻田里工作。
“向袁爺爺致敬!”
“袁老千古!”
“國士無雙!”
看到這一幕的觀眾都激動起來。
袁爺爺笑著對學生說:“我夢見我們試驗田里的稻子,長得有高粱那么高,這個穗子有掃帚那么長,這個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每個人都可以在稻穗下乘涼。”
學生們紛紛感嘆。
“要是真能實現這個美夢,那全華夏人都不缺大米吃了。”
“全世界的人都不缺大米吃。”
大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
然而,等到第二年,他們的種植失敗了。
袁隆平為學生們講解原因。
在講解中提到了一本書,正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的故事也正式開始。
故事開始的時候,宋應星和兄弟們正在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里。
宋應星興致勃勃的給兄長講述著種稻的心得體會。
他的臉上沒有對名利的渴望,只有對種稻的喜愛。
宋應星笑道:“要是這禾苗像高粱一樣高呢?”
兄長宋應昇笑道:“說夢話。”
他又問道:“要真像高粱一樣高,那你會做什么?”
宋應星躺下來。
“我就躺在這禾苗下面,美美地做一個夢。”
“什么美夢?”
“做一個讓天下衣食富足的美夢。”
話音落下,大家全都躺下來。
觀眾們也都想到了袁爺爺的愿望。
雖然相隔數百年,但兩人的夢想卻有著出奇的相似。
大家也明白,為什么這一期講《天工開物》要以袁爺爺作為引子。
“禾下乘涼,天下富足,是兩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華夏科學家心里共同的夢,千百年來,華夏歷代科學家,一直在延續和傳承一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科學夢想,那就是發展科學,利益民生,造福人類,促進文明。”
在陸燃的銜接中,這一期正式開始。
節目的整體結構和上一期是一樣的。
先是主持人和學者們聊這本書,后面則是演員們聊這本書。
這都是在給觀眾們科普和講解。
這兩個的環節結束后,則到了演員們的變裝環節。
當演員們穿著現代裝走向鏡子,鏡子里再度映照出古裝的樣子后,那種跨越時空的感覺再度襲來。
正片里,陸燃作為當代讀書人,見到了老年宋應星。
在和宋應星的交流中,老年宋應星講述起了他身上的故事。
他和兄長宋應昇都考上了舉人,他是鄉試第三名,宋應昇是第六名。
高中當天,眾人前來恭賀,宋府一片歡喜。
同年秋天,宋家兄弟進京趕考,歷時五月,宋應星在進京這一路上學到了很多實用之學。
然而,宋應星等人卻遇上了科舉舞弊案,案件震驚朝野。
宋家兄弟和好友名落孫山。
之后再考卻還是沒考上,二宋兄弟一直考了六次,人到中年,卻始終沒有考上。
這種種經歷讓宋應星收獲了很多知識,最終宋應星回家照顧家人,宋應昇留在京城等候官職。
等到兄長當官后,宋應星已經開始寫他那本《天工開物》,其中得到了兄長和朋友的很多幫助。
當書籍做成之日,宋應星兄弟二人好友激動不已。
“恭喜你多年的心愿終于達成!”
宋應星:“兩位兄長,為家國天下,為黎明百姓寫一部實用之書,實乃我兄弟三人之共同心愿。”
宋應昇:“不做溢美之詞,不作浮夸文章。”
“書中要包羅先人之智慧。”
“書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藝。”
三人齊聲道:“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三人的聲音回蕩在眾人耳中。
這本書幫不了書生求取功名,卻能幫更多人生活。
看著這一幕,不少觀眾都已經滿含熱淚。
后面,好友去世,兄長殉國,只剩下宋應星一人。
等宋應星回憶完,陸燃帶著宋應星來到了現代。
宋應星看到了高鐵,他進京趕考用了半年,現在只需要六個小時。
他也看到了飛機,看到了火箭,看到了登月。
三百年的天工開物,讓宋應星不斷感嘆。
而他還想看看三百年后的“乃粒”。
畫面一轉,兩人來到了一片稻田。
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著農藥。
陸燃給宋應星介紹著水稻,介紹著研究雜交水稻的袁爺爺。
袁爺爺也來到了稻田里。
當宋應星的手和袁爺爺的手握在一起時,背景音樂再度響起。
這是一個跨越百年,兩位科學家的握手。
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禾下乘涼夢。
臨別之際,陸燃拱手道:“請您放心,古有《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
宋應星手里捧著幾株稻穗,緩緩向著遠方走去。
“天下富足,禾下乘涼,了不起,了不起啊。”
這一期的節目跟催淚彈一樣,把不少觀眾都弄哭了。
節目播完后,《典籍里的華夏》就上了好幾個熱搜。
其中一個熱搜正是關于袁爺爺的,那就是“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