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瘟疫,如同一張無形而致命的巨網,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四面八方蔓延。廣宗、清河、巨鹿……這些曾經被黃巾軍鐵蹄肆虐的土地,如今又被病魔吞噬。百姓們在絕望中奔逃,他們拖家帶口,像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向著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生機”之地涌去。而遼東,這個在亂世中如同明燈般存在的“世外桃源”,自然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
遼東的邊界,原本只有幾處簡易的崗哨。如今,在周明的指令下,這里已變成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戰場”。高大而堅固的木質圍欄迅速拔地而起,將邊境線清晰地劃分為數個區域。護衛隊的士兵們嚴陣以待,他們并非手持刀兵,而是手持長長的木桿,警惕地維持著秩序。醫女們則身著統一的麻布衣裳,戴著周明特制的“口罩”,穿梭在人群中。
這里,便是周明為抵御瘟疫而設立的第一道也是最關鍵的防線——檢疫站。
數不清的流民,如同黑壓壓的潮水,從地平線的盡頭涌來。他們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恐懼、疲憊和一絲微弱的希望。當他們看到遼東邊境那整齊的圍欄、穿著奇怪卻精神抖擻的士兵,以及那些白衣飄飄的醫女時,眼神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
“到了……到了遼東了!”有人嘶啞地喊道,聲音中帶著劫后余生的慶幸。
然而,他們沒有像想象中那樣被直接放行。
“所有流民聽著!”護衛隊統領黑牛,聲音洪亮如雷,穿透嘈雜的人群,“此乃遼東邊界檢疫站!凡入我遼東者,無論男女老幼,皆須接受檢查!聽從安排,方可入內!”
流民們一陣騷動,他們不明白何為“檢疫”,何為“檢查”。在他們的認知里,逃難至此,能活下來便是萬幸,哪里還有什么規矩可言?
但黑牛身后的護衛隊,手持明晃晃的兵器,身板挺拔,目光銳利,散發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勢。他們顯然不是那些只會欺壓百姓的官兵。
“各位鄉親莫慌!”張寧的聲音適時響起,她穿著白色的醫女服,站在一處高臺上,她的聲音清脆而富有安撫的力量,“我等并非阻攔各位入遼東,而是為了各位的安危,也為了遼東百姓的安危!”
她指了指那些面色蒼白的流民,沉聲道:“中原瘟疫肆虐,病魔無形無影,悄然潛入人體。若是不經檢查便入遼東,恐將病魔帶入,害人害己!周公子心懷天下百姓,特設此站,便是為了篩選病患,救治各位,亦保遼東無恙!”
在張寧的解釋下,流民們的情緒逐漸平穩。他們絕望的眼神中,燃起了一絲被理解和被保護的希望。
檢疫站被分為幾個區域。
第一區:登記與初步篩查。
民部的官員和學堂的先生們,手持紙筆,耐心細致地為每一位流民進行登記,詢問他們的姓名、籍貫,以及從何處而來。同時,他們會詢問流民有無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并用肉眼進行初步觀察。
“姓名?”
“老漢李二,廣宗人……”
“可有發熱、腹瀉?”
“有……有幾日了,身上發燙,拉得雙腿發軟……”
一旦發現可疑癥狀,便會立刻標記,引導至下一區。
第二區:體溫測量與癥狀復核。
這一區,由醫女們負責。她們手持周明改良的簡易“測溫筒”(利用熱脹冷縮原理,雖然不夠精確,但能大致判斷是否發燒),為每一位流民測量體溫。同時,張寧和幾位經驗豐富的醫女,會仔細檢查流民的皮膚、口腔和眼睛,詢問更詳細的病癥。
“將嘴張開。”張寧的聲音溫柔而堅定。
她仔細觀察著一位小女孩的舌苔和喉嚨,然后又摸了摸她的額頭。小女孩渾身滾燙,眼神無力。
“發熱,舌苔厚膩,此乃疫病初期癥狀。”張寧判斷道,然后向護衛示意,“帶入隔離營,速請其他醫女為其診治。”
小女孩的母親聞言,頓時跪了下來,哭求道:“仙子!求求您,不要帶走我兒!她……她不會有事的!”
張寧連忙扶起婦人,安慰道:“大嫂莫慌!隔離并非放棄,而是救治!我遼東有神藥,可治愈此疫病!將她帶入隔離營,便是為了讓她得到最好的救治,也是為了不讓病魔傳染給其他無辜之人!若她留在人群中,只會害了更多人!”
她耐心地解釋著“微蟲”的概念,解釋“隔離”的重要性。婦人看著張寧眼中真誠的光芒,又想起遼東那些百姓口中周公子的“神跡”,最終選擇了相信。
第三區:短期安置與衛生宣導。
經過檢查,確認無恙的流民,會被引導至一處巨大的臨時安置區。這里,有護衛隊提供的溫暖熱水和熱騰騰的白粥。饑寒交迫的流民們,捧著碗,狼吞虎咽地吃著。那久違的溫暖和飽腹感,讓許多人淚流滿面。
“鄉親們,吃飽喝足之后,請大家務必聽從我等安排!”負責此區域的學堂先生,向流民們宣講著周明推行的“衛生三要訣”。
“飯前便后,務必洗手!此處有清水和皂角!”
“只喝燒開的熱水!生水有毒!”
“食物務必加熱,不可生食!”
他甚至親自示范如何洗手,如何正確地飲用熱水。這些看似簡單的常識,在瘟疫橫行的中原,卻成了救命的真理。
周明深知,要讓流民們真正接受這些理念,不能只靠強制,更要靠感化。他提供的食物和熱水,便是最好的“善意”。饑餓與疾病面前,一碗熱粥,足以融化心中的冰霜,讓他們對遼東產生發自內心的信任。
在檢疫站的后方,便是擴建后的隔離營。
這里被高高的圍欄和專人看守著,與外界徹底隔絕。營地內,醫女們在張寧的帶領下,日夜不休地忙碌著。
那些被確診染上瘟疫的病患,被單獨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帳篷中。他們接受著周明指導下的酒精消毒。醫女們用酒精仔細清洗著病患的傷口,擦拭著他們的身體,同時配以周明開出的草藥方子。
酒精的神奇效果,在隔離營中不斷上演。那些原本潰爛發臭的傷口,在酒精的清洗下,漸漸恢復生機。高燒不退的病患,在酒精擦拭后,體溫開始下降。
張寧看到一個個瀕死的生命,在酒精的救治下,奇跡般地好轉,心中充滿了激動與驕傲。
“公子,今日又有三十七名病患康復,他們已無大礙!”張寧向巡視隔離營的周明匯報,她的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疲憊。
周明看著那些從死亡邊緣被拉回來的面孔,眼中也帶著一絲欣慰。
“很好。”周明點頭,“告知康復的百姓,待他們身體完全恢復后,可選擇留下遼東定居。遼東會為他們提供土地、房屋和農具,助其安家立業。”
周明不僅要救他們的命,更要給他們一個“家”,一個能夠安居樂業的希望。
消息傳開,那些在隔離營中康復的流民,對周明的感激之情,無以復加。他們親眼見證了“神仙手段”如何戰勝“天罰”,他們對周明的信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公子乃是活菩薩啊!救我等性命,還賜予土地!”
“我等愿誓死效忠周公子!哪怕為奴為婢,也愿留在遼東!”
遼東的仁政與科技,在瘟疫這面照妖鏡下,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當外界的郡縣,因瘟疫而陷入恐慌、混亂、甚至崩潰時,遼東卻通過嚴密的檢疫站、科學的衛生教育,以及高效的醫館救治,將瘟疫牢牢地擋在了城門之外。
每天,都有大批的流民被遼東的“仁政”和“奇跡”所吸引,源源不斷地涌入。經過檢疫和短期的隔離,那些健康的流民被順利吸納進入遼東。周明為他們分配土地,提供簡易房屋,并教授他們新的耕種方法和衛生習慣。
遼東的人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開始增長。這些新加入的百姓,因為親身經歷了亂世的殘酷和瘟疫的恐怖,所以對遼東的穩定和周明的仁政,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