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磨坊的轟鳴聲,成為了周明部落最動聽的旋律。它日夜不停地轉動,將一袋袋粗糲的麥子變成雪白的面粉。這不僅解放了大量勞動力,更讓部落的伙食質(zhì)量直線提升。白面饃饃,麥子粥,這些在亂世中如同奢侈品的食物,如今在周明部落已不再稀罕。這種直接而顯著的改善,讓流民們對周明的信任和崇拜達到了頂點。他們信奉的不再僅僅是生存,還有周明帶來的、那一個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跡”。
周明沒有因此沉溺于磨坊帶來的成就感。他深知,部落要真正發(fā)展,除了武力,更需要強大的生產(chǎn)力。火藥是武器,但不能當飯吃。部落人口日益增多,雖然有了初步的農(nóng)業(yè),但糧食加工的效率,僅僅解決了“吃得好”的問題。而“吃得飽”,才是真正的根本。
現(xiàn)在已是深秋,金黃的陽光灑滿了遼東的山谷。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成熟谷物的芬芳。部落周邊的平坦土地上,一望無際的麥田如金色的波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那是大半年來,部落所有人,在周明指導下,一鋤頭一鋤頭開墾出來的土地,一粒粒播撒下去的希望。
田埂上,周明站在高處,看著這片豐收在望的麥田。他能感覺到每一棵沉甸甸的麥穗里,都飽含著部落成員的汗水和期待。盡管這片土地是初次開墾,土壤肥力不足,加之缺乏現(xiàn)代的耕作技術和肥料,周明估算產(chǎn)量可能不會太高,但只要能讓他們安穩(wěn)度過即將到來的嚴冬,那便是此前的任何一個流民部落都難以想象的奢望。這第一批糧食,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部落從絕境走向安定的里程碑。
“周小郎!麥子熟透了!”鐵山興奮地跑過來,他指著麥田,黝黑的臉上寫滿了喜悅和激動。對他這種世代以狩獵為生的人而言,親手種出糧食,并看到它們成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種滿足,遠超獵獲任何一頭野獸。
“嗯,是時候了。”周明點了點頭,眼中也閃爍著欣慰的光芒。他知道,秋收,是部落發(fā)展至今,又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它代表著部落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邁出了從“絕境求生”到“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一步。
周明立刻召集了所有能夠勞動的部落成員,宣布秋收開始。
“所有人注意!秋收!這是我們一年的心血,誰也不許偷懶,誰也不許損壞一粒糧食!”周明的聲音在麥田上空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也帶著對每一粒糧食的敬重。他的語氣,既有首領的威嚴,又有對辛勤付出的認可。
整個部落都沸騰了!男女老少,幾乎傾巢而出。他們拿著周明指導下用粗鐵打造的簡易鐮刀,雖然不如后世的收割機效率高,但比之前的石刀木棍已經(jīng)好了太多。那鋒利的鐵刃在陽光下閃著寒光,效率是舊工具的數(shù)倍。
麥田里,人影攢動,鐮刀揮舞,發(fā)出“唰唰”的聲響。那聲音匯聚在一起,如同大自然的交響樂,奏響著豐收的序曲。
周明也親自下田,他拿起一把鐮刀,熟練地割著麥子。他前世雖然是材料博士,但家里在農(nóng)村也有幾畝地,每年暑假都會跟著長輩下地干活。雖然姿勢不夠標準,但效率卻不低,甚至比一些常年勞作的流民還要快上幾分。他可不想讓這些人覺得他這個首領只會動嘴皮子。
“周哥哥,你割得比我還快!”翠兒小跑到周明身邊,臉上掛著汗珠,卻帶著開心的笑容。她學著周明的樣子,認真地割著麥子,動作笨拙卻充滿活力。
周明笑了笑,他看著翠兒被陽光曬得微紅的臉頰,心中一暖。這個女孩,已經(jīng)從最初的膽怯和好奇,變成了部落里最得力的幫手之一,也是他除了墨子芯片外,最親近的人。
“快!動作再快點!要是下雪,可就麻煩了!”鐵山大聲指揮著,嗓子都喊啞了。他像一頭勤勞的老牛,在田埂上穿梭,督促著,也鼓勵著。
空氣中彌漫著麥子的清香,也彌漫著人們辛勤勞作的汗水味。許多人彎著腰,一下一下地收割著,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濕透了發(fā)梢。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滿足。他們不再是茫然無措的流民,而是有家有園、有盼頭的農(nóng)夫。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勞動帶來的回報,感受到了共同創(chuàng)造未來的力量。這種歸屬感和成就感,比任何金銀珠寶都更珍貴。
周明看到,一些年輕的流民,在割麥子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一些簡單的民歌。那些歌聲中,雖然帶著亂世的悲涼,卻也多了一絲對未來的希望。他們不再是為活著而活著,而是為更好的活著而奮斗。他們的眼神不再空洞,有了光,有了對未來的期盼。
在忙碌的秋收中,周明也趁機觀察著部落里的人。他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共同勞作和生活,流民之間的隔閡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樸素的集體榮譽感。他們會互相幫助,會分享辛苦,也會共同憧憬。甚至連阿紅,那個潑辣的女獵人,此刻也拿著鐮刀,動作麻利地收割著。她雖然性格直爽,但干起活來從不含糊。她偶爾會看向周明,眼中帶著一絲復雜的情緒,有敬佩,也有那么一點點不服輸?shù)木髲姟?/p>
周明心里想著,等秋收結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物資,他得開始考慮更長遠的規(guī)劃。比如,如何提高耕種效率,如何馴養(yǎng)牲畜,甚至如何將火藥應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炸開那些難以耕種的山地,開辟新的良田。
當最后一捆麥子被運回谷倉時,已是夕陽西沉。部落里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慶祝儀式,沒有酒肉,只有新磨出的面粉做成的餅子和烤野菜。但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那白面餅子的香氣,彌漫在整個營地,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能溫暖人心。
周明站在谷倉前,看著堆積如山的麥子,心中充滿了巨大的成就感。這第一批收獲的糧食,雖然數(shù)量有限,卻是他來到這個時代后,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的最真實、最直接的成果。
他想起最初墜落遼東時的絕境,想起墨子芯片0.7%的電量,想起與獵戶相遇的啼笑皆非。僅僅一年時間,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現(xiàn)代人,變成了一個擁有百余人口、能自給自足的部落首領。這其中的艱辛和付出,只有他自己清楚。
然而,更大的挑戰(zhàn)還在后面。周明知道,這個亂世遠比他想象的要殘酷。北方的公孫瓚,中原的董卓,以及那隱藏在暗處的“天皇皇”勢力,都像烏云般籠罩在前方。但他不懼。
他握緊了拳頭,眼神堅定如鐵。
“這遼東之地,必將因我而變,直至席卷天下!”周明在心里默默念著這個宏大的目標。
這第一批糧食,是他征服這個時代的第一塊基石。他要用他的智慧,用他手中的科技,帶領這個部落,在這亂世中,闖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他要讓文明的火種,在遼東這片冰封之地,熊熊燃燒起來,最終照亮整個時代!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知識,才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