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陰一處偏僻山村里,這天來了兩個生面孔,一位白衣書生,旁邊跟個粗獷漢子,看起來這個組合十分不協調。
二人尋人問路,找到了一處學堂,是村子唯一的學堂,附近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推崇備至,說學堂的先生很有本事。
“師父,您不是京城人士嗎?怎么還會湘陰本地口音?”
“大嘴呀,藝多不壓身,當年我做游方郎中的時候,如果不是到哪里都學點當地方言,恐怕早就被淹沒在江湖了。”
原來二人不是別的,正是逍遙侯黃易和護衛李大嘴。
大嘴恍然大悟,“哦……原來您學這個是為了冒充本地人避難?可以您天下第一的武藝,何必如此呢?江湖上誰能打得過?”
黃易哈哈大笑:“豈不聞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再厲害也只一個人。”
“而且江湖仇殺的源頭就是恃武凌人,一旦開了殺戒,就陷入了無窮無盡的復仇殺戮之中,何必呢?我行走江湖是為了游歷長見識,又不是為了江湖揚名。”
大嘴撓頭道:“好像是這樣,如果我殺了一個人,他們的親朋故舊、兒子孫子將來就會找我報仇,然后我再殺,再引來其他親朋故舊尋仇……確實麻煩。”
“可如果我殺的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呢?也要遭到仇殺?”
“師父,總不能因為害怕被仇殺,我們就見死不救,見惡不殺吧?這好像也不對。”
黃易點頭贊道:“不錯,你小子雖然反應遲鈍些,但腦子越來越開竅了。以殺止殺雖然不對,但以正殺邪、以殺除惡卻是天理。”
“親親相隱,惡人的家人眼中,多數是偏私的,而不會以善惡評價自己的親人,所以他們要報仇。”
“可這不代表天理就支持他們以親情凌駕于善惡之上,做了惡事就要承擔罪責,誰都逃不掉。倘若有人敢為惡人張目,無論是什么身份、什么原因,已然自絕于正道,殺之無罪!”
說到這里,黃易給大嘴提了個問題:“知道律法村子的本意是什么嗎?”
大嘴搖了搖頭,小聲說道:“是為了把壞人繩之于法?”
黃易笑著說道:“不,除惡只是手段和過程,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威懾,威懾住人性中作惡的野心,讓惡人不敢作惡,讓善良的人不敢生出作惡之心。”
“所以有人想替惡人報仇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值不值得?怕不怕死?”
“大嘴,懲奸除惡的時候我們或許是一個人,但若有人敢來找你報復,你身邊絕不會是一個人,天理昭昭,身邊被你保護的人都會站出來,那時你還會有疑問嗎?”
大嘴撓了撓頭,“不對呀師父,萬一我落單一個人被復仇呢?”
黃易氣得踢了一腳過去,“你小子怎么就不禁夸呢?榆木腦袋,我是打個比方。”
“如果有人敢找你復仇,不用你出手,官府就要定他有罪了。當初我牽頭組建六扇門,也是這個初衷,為江湖俠義正道豎一桿大旗。”
“以往朝廷總說俠以武犯禁,可若是沒了俠義制衡,朝廷的權勢滔天,貪官污吏橫行,誰來給百姓主持公道?”
大嘴聽得不甚明白,憨憨笑著說:“我聽師父的,反正我是您的護衛,永遠跟在您身邊,您說讓殺誰就殺誰,準錯不了。”
二人一路走一路聊,不多時見到了村里的學堂,竟然是一處祠堂改建的。
聽著里面的朗朗書聲,看著那奇怪的陳設,大嘴納悶道:“師父,這祠堂也能當學堂嗎?”
黃易笑著點頭道:“當著祖宗牌位教學,讓祖宗們親眼看著后輩人丁興旺、勤奮好學,這不是好事嗎?舉頭三尺有神明,教書先生也不敢偷奸耍滑,一舉兩得,我覺得挺好。”
大嘴環視一周,沒發現教書先生的影子,而且以二人的武藝,連祠堂兩側的偏房都能感知到有沒有人在。
“師父,夏師兄真的隱居在此嗎?怎么不見人?”
黃易沉吟道:“情報上說他回了老家隱居,他祖籍德興,幼年父親帶著遷居湘陰,而且看這書院的氣氛……孩子們學的是醫術入門,應該錯不了。去問問。”
大嘴大步上前,打斷了學生們的讀書,“小朋友們停一下,我們是你們老師的朋友,你們老師他人呢?”
哇……好兇的人!
不要怕!老師教過威武不能屈!
孩子們一片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全都聚在一起,互相壯膽,一副很團結的樣子,滿臉戒備。
大嘴尷尬的看向了黃易,黃易瞪了一眼,“這么冒失做什么?也不怕嚇著孩子們?”
然后他笑著走上前解釋道:“我們真是你們夏老師的朋友,剛才你們讀的是湯頭歌嗎?我也會背的。”
等他背出幾篇湯頭歌訣,孩子們終于相信,有人舉手喊道:“先生在河邊釣魚,說中午給我們做魚湯吃。”
啥?學堂先生管教書,還管做飯?
大嘴很是意外。
黃易笑了,這是效仿當初在醫館就學的時候呢。
問明了河邊的路,二人謝過孩子們,然后邁步出了學堂,直奔河邊。
“師父,夏師兄還會醫術?他官至宰相,應該教孩子們做學問吧?”
“醫術不是學問?”
大嘴嘀咕道:“總不能教出來全都做大夫吧?”
黃易哈哈大笑道:“傻小子,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醫國和醫人是一回事。只會之乎者也、注經解文、玩弄權術,或許可以升官發財,但這些假道學卻于解決社會問題無益。天下永遠需要有真本事的人。”
“你夏師兄十五歲就在醫館隨我學醫,我最先教給他的就是醫術,然后他自己學通了算學、水利、理政等其他學問,甚至武藝也不是庸手。”
“他用醫術入門給這群年幼的孩子開蒙,是照著自己的學習之路安排的,未來肯定會教雜學。”
大嘴恍然大悟,“哦……難怪他要釣魚下廚,不用說,您這一身廚藝他肯定也學會了。”
黃易點頭笑道:“我這一身廚藝,你小子學了個十成十,元吉算是七七八八。”
“教書附帶下廚做飯,這是當初醫館的規矩,先生如果只教書,在孩子們眼中只有威嚴。”
“但如果同吃同住,則多了份親切,有助于言傳身教。”
大嘴佩服道:“原來教書也是一門學問,大師兄真了不起,什么都會。比秀才那個魂淡窮酸強。”
黃易啞然失笑,“你小子跟秀才都是閑的,整天相愛相殺掐什么呢?背后都在相互貶損,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有多大仇恨似的。”
大嘴連連叫屈,“不是啊師父,是秀才那個魂淡總是欺負我腦子慢。我只是不喜歡動腦筋,又不是真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