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笑著跟四周眾人拱手道:“不過是在聯合衙署的戶部工作的小吏罷了,也是從上面長官那里聽來的,諸位兄臺見笑。”
眾人紛紛回禮,“哪里哪里,兄臺能講清楚國家大事,可比我們這幫小商販強得多。”
哪兒的話!
黃易謙虛道:“無論是做官還是做民,其實都是為了一日三餐,見識多少也不當飯吃,不過是工作方式不同、接觸的東西不同罷了,沒有什么強不強的。”
“跟大家一樣,聯合衙署的食堂也是白面饅頭、一天一頓肉菜。”
“相比于我們吃公家的,靠天下百姓養活,諸位靠自己的本事頓頓能吃上肉,才是真的了不起!”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兄臺謙虛了,聽您的言談舉止,就這份氣度見識,哪怕是下來當百姓做買賣,也一定是個大商人!”
大家商業互捧一番,看得老朱很是不解。
怎么……眼前有個做官的,這幫小商人竟然不害怕?依然跟他拍肩膀稱兄道弟?
“哼,這下沒跑了,肯定是你提前安排好的。”老朱這樣想著。
這時車廂內有個年輕人站了出來,“這位先生有禮!晚生是洛陽書院畢業的學生谷雨,學的農科,最近在游學。”
“剛才聽您說了一句——制度的先進才是真正的未來,此言甚是新穎,學生不解,可否請您詳解一二?”
老朱也跟著點了點頭,他也很不服氣。
“是啊,說的這么熱鬧,憑什么你敢斷言關中的制度,就一定強過大明的?大明至今立國三十年,你關中才發展多久?等到你們這幫當官的老了,時間久了,會不會也出現橫行鄉里的惡霸、貪官?還有害國殃民的權貴家族?”
黃易思考了一下,似乎是在組織語言,其他人也沒催促,全都認真的看著他。
片刻之后,朗聲說道:“制度就是未來,其實在歷史上是早有論證的。”
“你既然是洛陽書院畢業的學生,應該讀過史書,秦何以滅了六國?”
書生谷雨想了想,“漢朝賈誼謝過一篇過秦論,說秦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一幫商人百姓聽得糊里糊涂,黃易笑著說道:“你的意思是,秦強在前后六代人的奮斗積累,及至始皇這一代才可以鯨吞天下?”
對方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要不然大秦為何這么強?
黃易笑著問道:“戰國七雄,其他六國同樣發展數百年,何止六世?他們怎么沒積累起來呢?難道是因為沒出過明君?”
“這個……也許是沒有連續六代都是明君的。”對方有些答不上來了。
黃易搖了搖頭,“賈誼說的六世之余烈,應該是指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贏柱、秦莊襄王嬴異人。”
“這六代君王里面,各有功績,雖說都是在銳意進取,但秦武王嬴蕩洛陽舉鼎身死,在位僅三年就英年早逝;秦孝文王贏柱在位僅三天。”
“況且這六代人前后跨度百余年,中間出過數次叛亂、宮廷政變、被圍攻等等,可以說相當不太平。”
“跟其他六國相比,秦王的動亂比他們更嚴重,為何秦王反而能在動亂中變強?甚至強到蓋壓其余六國?”
對方畢竟年輕,而且主修農學,這個問題是答不上來的,默然搖頭,躬身行禮請教。
周圍的人小聲議論著:這位兄臺想必是聯合衙署修史的官員,否則不可能知道這么多古代的事跡。
不對不對,人家剛才說了,是戶部的人。
戶部管算賬的,為什么還能談這么多史跡?
……
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紛紛,黃易笑著解釋道:“聽說過商鞅變法嗎?”
老朱白了一眼,心說你小子就沒憋好屁,你這是考那孩子的嗎?分明是在戳老子的軟肋。
黃易才不看他,繼續侃侃而談:“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舉國變法,在此之前,秦國跟其他六國無異,都是奴隸制,世襲貴族們占著秦國大部分土地,百姓多是奴隸或者佃戶。”
“戰場拼殺斬首無功無賞,就跟大明現在征發的徭役一樣。百姓積極性不高,而且世道很不公平。因此秦國地處西北蠻荒,因此國力最為窮弱,在七國之中是墊底的存在。”
“如果不是擁有函谷關天險,他們早就被人踏平了。”
那后來呢?
這話不是書生問的,而是同車廂的百姓,大家被勾起了好奇心,就像是在聽人說書一樣熱情高漲,紛紛要求聽下文。
老朱冷哼一聲,不屑道:“不就是變法強秦嗎?多高深莫測一樣?”
自己當年聽大儒宋濂講過的。
黃易笑著問道:“那您知道商鞅是如何變法的?”
你……
老朱氣得想要拿木如意砸他。
黃易連忙躲開,“很簡單,就是更換制度,改變世道的不公平。”
“取消奴隸制度,一切奴隸全部重新登記入冊,成為自由的新國民,給予分田、建房,鼓勵大家耕種。”
“同時軍功授爵、封賞,甚至耕種交農稅多了也有爵位,如此一來整個秦國的百姓熱情高漲,嗷嗷叫的干。”
書生谷雨疑惑道:“這樣的事,那些貴族能答應嗎?”
黃易笑著反問:“世上是百姓多?還是貴族多?當皇帝領著由百姓組成的軍隊站出來,站在百姓一邊的時候,貴族們誰敢反對?屠刀揮下,血啦啦一大片。”
老朱不服氣道:“這不跟大明一樣?洪武皇帝殺的貪官污吏還少嗎?”
黃易搖了搖手指,“不,應該說大明跟大秦一樣?你以為大明這一套是學誰的?歷朝歷代都是學大秦的這一套。”
沒有理會老朱的脾氣,黃易接著講述:“除了激起百姓的熱情,還有就是建立世道的公平。要知道在當時有個說法,叫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貴族犯法不用刑罰。”
“因此商鞅還制定律法,頭一次喊出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口號。如此一來,就沒有官員貴族敢隨便欺負老百姓了。”
好!妙極,就該這樣!
許多人大聲叫好。
那位鳳陽過來的百姓卻潑了盆冷水,“好什么呀,照這么說,口號喊了上千年,真做到了嗎?也就是關中不一樣,在我老家鳳陽,官員、勛貴作惡可從未見受罰過。”
“別的不說,當年我家二十畝田被侵占,家破人亡,朝廷處罰了嗎?那幫魂淡至今還活得好好呢。”
這個……
老朱想起了當年的處理方案,打殺了幾個頭面人物替罪羊,震懾其他人,逼他們交出侵吞田畝,然后罰俸了事。
自以為的完美解決,沒想到卻傷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