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急匆匆的走到雜志社里面,李拓見到這位在作協都是身份非凡的老人家,也是笑著打招呼:“汪老師,湊巧!今天在這里見到了。”
“小李也在啊!”
李拓連連點頭:“對,今天準備和他們討論討論《落葉歸根》!昨天看完之后,我就一直很不舒服。”
汪曾祺問道:“為啥?這篇小說寫得一點不好?”
周燕如也說道:“小李,你可不能說這篇小說寫得不好,這可是老汪幫著改的小說呢!”
李拓擺擺手:“兩位老人家操刀的小說,我不敢有意見,我只是有一件事很好奇,原本想和李有思同志當面商量的!現在只好問問你們兩了!”
“啥,你說。”汪曾祺落座,一旁眼力勁好的編輯都給他倒好茶了。
李拓問道:“這篇小說,屬于什么類型?”
“鄉土……”章德靈絲毫沒有猶豫說了出來,這篇小說明顯的大篇幅都是對于農村的描述。
按照定義也算是鄉土文學。
“我感覺不算,寫鄉土很多都有地域性!就是寫西北的整篇只寫西北,寫中原的只寫中原。很少有他這樣橫跨幾個領域的,雖然也算鄉土,但是不準確。”
李拓搖搖頭,他有兩個身份,一個作家、一個文學批評家,簡單說就是他寫小說也寫文學評論。
所以他寫文學評論,有這種似乎馬上要能夠一刀切入文脈的時機,就會心情激動!
他感覺自己被李有思帶著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知青文學?”一位編輯小聲問道。
很快便被駁回:“你們說得這個也只是《落葉歸根》的一個分支,不是主體,知青是男主身份,不是小說的主要表達的內容。而且并不是寫了知青就是知青小說。”
汪曾祺喝了一口茶,最后才說道:“魔幻現實其實很像了?”
說到魔幻現實,想當然整個文壇都不陌生,當年馬爾克斯的一篇《百年孤獨》直接打遍中國文學無敵手!
路上見到這些學生,手里就捧著一篇《百年孤獨》,嘴上都是拉美文學興衰、魔幻現實爾爾一些潮流的詞匯。
中國新生代的作家,很多都受到過這篇小說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莫言,很多人都說他是《百年孤獨》的模仿者。
李拓連連點頭,好像馬上就要聽到自己最想要聽到的那一點迷津了!
他繼續看著汪曾祺。
汪曾祺不急不慢,接著說道:“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么久的路程,尸體不腐,已經屬于有些魔幻的了!現實就是人性是現實的,有仁義的土匪,也有冷漠的知青。”
“而且有一點共同的是《百年孤獨》是用一個魔幻而且又很現實的角度呈現了拉美文化的興衰史,馬爾克斯不愧是大師。”
“《落葉歸根》當然沒有這么厲害,它還沒有做到完全剖析我們的中華文化,反而更加像是一種探索的過程!其中最明顯的一條線索就是‘魂歸故里’‘落葉歸根’這個文化底蘊!”
“這篇小說用這個線索不僅僅是尋找這個‘老王’的根,更加是在尋找中華文化的根!!”
李拓聽的激動,他一拍桌子!!
“對對對,老師你說得太對了!不愧是大師!短篇圣手啊!”
汪曾祺自幼浸潤于傳統文化,對經史子集、詩詞書畫均有涉獵,但他從不堆砌典故,而是將古典美學融入凡人小事,讓傳統文化以“生活化”的方式重生。
所以他可以說是這群作家里面,對于傳統文學研究和融合最好的一位作家。
聽著他的一番言論,李拓自然瞬間就明白了,他笑著說道:
“《落葉歸根》確實不算魔幻現實。但是汪曾祺老師很厲害,最后說的那一句,徹底算是解剖了整篇小說!”
“這個年代似乎沒有人寫過‘尋根’的小說?”
“似乎《落葉歸根》才是一個開山之作,我覺得用‘尋根文學’這個派系才能完全概括這篇小說。”
——
李拓說的這一句話,似乎點醒了在場的一些編輯。
章德靈忽然點頭:“尋根文學?尋根?這個名字好!厲害,李同志和汪老師,你們僅僅是寥寥數語就似乎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
20世紀 80年代,人們剛從“嗡嗡嗡”中走出,面臨著思想解放、改革開放、文化重建等重大命題。思想解放運動深入開展,政治話語解禁,為文學創作帶來自由。
例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都是這個時期誕生的。
可是寫了幾年了,這群作家知道,自己不能夠被那十年圈禁了,于是他們開始尋求出路。
同時,中西文化交流頻繁,中國社會掀起文化熱潮。海外對東方文明的重新評價以及“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促使人們將目光轉向本土文化資源,探尋西方現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
而且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拉丁美洲文學的崛起,啟發中國作家反觀本土文化,意識到要將文學建立于民族文化根基上,與世界文學對話。
84年,阿城一篇《棋王》正式開辟了“尋根文學”!!!
這是文學界的一個大的變革。
但是李有思算是搶占了先機,《落葉歸根》和《棋王》算是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尋根!
不過開山之作,唯有第一個寫出來的才能算是,他自比不一定能夠勝過《棋王》。
就像是寫傷痕,都知道劉心武的那一篇《班主任》,多一點也能記住盧新華命名的《傷痕》。
但是后世很多傷痕寫得比《班主任》好,不過地位顯然是《班主任》更加的超然。
汪曾祺搖搖頭,反駁了一句:“我們不是開創者,開創者是李有思!這位同志很厲害,他沒有當著我們面說出來這篇小說的目的,但是他的目的都寫在了標題上!”
“人需要‘落葉歸根’,文化也需要‘落葉歸根’,這就是尋根文學的由來了。”
李拓點點頭:“確實,我們兩不敢稱是開拓者,人家作者還沒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