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兩人吃飯也沒歇著,繼續剛剛的話題。
張美雅一邊輕輕攪拌著碗里的湯,一邊說道:“溫婉,你這次準備的議案是關于文化自信那塊吧?”
從去年下半年,溫婉就一直主力推動寧縣的文化建設工作。
溫婉點點頭,“書記,一個地方經濟發展起來,精神文明肯定也要緊跟上,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靈魂,咱們寧縣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豐富,可目前很多都藏在深閨無人識。我在議案里著重提了要挖掘和整理本地特色文化,像咱們特有的民俗節慶、傳統手工藝,都能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張美雅喝了口湯,放下勺子道,“說到這個,我們之前提交上去的非遺文化建筑群也不知審核得怎么樣?過年這幾天,我也是是想了又想,我們建博物館還可以,但建筑群的話財政確實有點吃不消,得爭取省里支援。”
說是這樣說,但張美雅眼里含笑,對這項目滿是期待,“等審核通過,我們就得來落實資金的事來啟動項目了!”
溫婉夾筷子的手一頓,“書記……”
溫婉斟酌著要怎么才能把昨晚丈夫告知的情況跟張美雅說一下。
只是何書記想把非遺建筑群定在洛市的話,張美雅估計也會挺難受。
畢竟非遺建筑群這項目做得好的話,是算在張美雅的政績里的。
如果告訴她,到手的鴨子可能會飛,估計她這飯都會吃不下。
張美雅見溫婉欲言又止,不禁好奇地問道:“怎么了,溫婉?有什么話就直說,咱們之間還藏著掖著什么。”
溫婉輕嘆口氣,“沒事,下午我再去問問看。”她跟何書記約的電話是下午兩點,到時她再為這個項目的選址爭取一下。
“也好,快吃吧!菜都冷了!”張美雅沒有想太多,畢竟溫婉向來也不會對她有什么隱瞞。
吃完飯,張美雅也著急回辦公室工作,現在整個政府的人沒有一個是可以閑一會的。
只是她沒想到,剛回辦公室沒多久,她就接到了大領導的電話……
……
何晨光的秘書蘇靖宇和溫婉確認好下午兩點給他們通電話后,何晨光就變得有些心不在焉,索性直接叫程瑾瑜到他辦公室談一下。
這兩天,程瑾瑜往何晨光的辦公室跑的次數很多,蘇靖宇一看到他就笑著迎了過去,“書記一直在等溫同志的電話,這會兒想先和你聊兩句。”
程瑾瑜朝蘇靖宇笑了笑,“麻煩你了!”
蘇靖宇有些受寵若驚,早知道程瑾瑜可是冷面出了名的。
看到程瑾瑜,何晨光連忙讓他坐到沙發上,“昨晚你和溫婉是怎么談的?她怎么說的?愿不愿意來省里?”
程瑾瑜搖了搖頭,“她說考慮一下。”
“沒答應?也沒拒絕?”何晨光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除了說考慮一下,還有說什么嗎?”
“沒有了。”程瑾瑜道,“她對寧縣執念比較深,也沒有太大的向上攀爬的野心。”
“那你沒勸一下?”何晨光有些不滿,“你看溫婉要是調來省里,你們夫妻倆就算是不在同個部門,但就不用你每天辛辛苦苦跑回長隴啊!”
這幾年,程瑾瑜不覺得累,他們這些旁觀的卻替他累。
程瑾瑜作無奈狀,一臉無辜,“書記,您知道的,我就一耙耳朵,只差沒貼個上門女婿的標簽了,哪敢勸她。”
何晨光看他眼里含笑,伸出手點了點他,這幾年得益于程瑾瑜走在哪都不忘宣傳一波“我太太”,從“不好意思,我太太管得嚴,我得趕緊回家,你們吃,賬記我的。”再到“我太太不喜歡我抽煙喝酒。”“我太太要我回家吃飯。”……
因此整個單位,無人不知程瑾瑜是個“妻管嚴”,關鍵他自得其樂,得意洋洋,沾沾自喜,活似別人沒個老婆管似的。
也因此,單位里的男同志也時不時會炫上一兩句“我太太讓帶午飯”“工資我都上交了太太了”“我太太今天獎勵我50塊錢零花錢”……
搞得他家沈敏不怎么管他,卻讓他時不時提醒老妻要管管自己,好讓他在單位里也趕個時髦……
現在程瑾瑜又炫了。
誰不知道他太太是大名鼎鼎的溫婉?
有必要這樣嗎?
他也有太太好不好!
何晨光心里吐槽著程瑾瑜越發不要臉了,平日里裝得人模狗樣的老成只要提到溫婉就原形畢露。
“少來這套!”何晨光輕斥他,“你知道我為何要在這個節點把溫婉調上來的。”
“知道。”程瑾瑜收起玩笑,臉上變得嚴肅起來,“我知道。一個人站的位置高度,決定了他所能看見的眼界。您想讓溫婉再站高一點,看更遠一點。”
何晨光輕嘆,“綜發部的位置不能再空了,下面的牛鬼蛇神找了各路神通搶位置,可當下也只有溫婉適合這個位置,只有她站在這個位置,她才能為河洛謀求更多的出路。”
“瑾瑜,我確實是要調走了,可我在河洛貢獻了我大半生的青春,我最好的年華都是在河洛里,我希望接我班的人是值得信托的,也能將河洛發展得更好的人。”
這是他舉薦程瑾瑜接任,和要提拔溫婉到省里的原因。
程瑾瑜深知何晨光是一心為公的好領導,他敬佩何晨光,所以這些年在何晨光底下工作,他也是尊他敬他,全心全意協助他發展河洛。
可河洛是大省,大小城市縣城的參差不齊,想要實現整體的均衡發展,難度超乎想象。
何晨光看到寧縣的發展,看到溫婉一手打造的長隴,他驚嘆之余也可惜溫婉只留下寧縣發展。
溫婉戀家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在寧縣還沒全面脫貧之前,他雖已經動了想調溫婉來洛市工作的念頭,但最后還是忍下來了。
直到寧縣摘掉貧困帽,經濟一天一個樣,口碑一個比一個好,花樣層出不窮,甚至經濟發展起來了,她還能敏銳捕捉到精神文明建設如果沒跟經濟發展同步,將會成為寧縣長遠發展的短板。
如此人才,誰會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