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顏教授在家里宴請幾位老友。
因為《流浪地球》正式刊登,他得表示感謝一番。
郭阿姨炒了幾個經典的川省小菜,回鍋肉、麻辣兔肉、麻婆豆腐,再加上一份熗炒白菜。
一位老友見狀打趣說:
“老顏,又不是你的小說發表,咋那么高興,還炒了那么多菜!”
另一人頭發唏噓的老者附和:“就是,若是感謝我們,不如將你那山茶多拿出來犒勞我們。”
更有一老者嫌棄說:“酒席酒席,連個酒都沒有,這算啥席?”
原本不想說話的郭阿姨一點都不慣著:“想喝是吧,我去叫你家老關過來陪你喝幾杯。”
老者頓時不語,默默喝茶。
顏教授指著茶幾上的三個小紙包說:“行了,都給你們準備好了,一人一份。嗯,還有一本雜志。”
飯后品茶時幾人拿著雜志討論:
“你可算舍得將小說拿來給我們看了,吊了那么久的胃口。”
“老顏,雜志封面看著還挺符合小說的氛圍,科技感覺也不錯。”
“可惜科幻文學太小眾,估計小說不一定能引起多大的反響。”
幾人一邊品茶一邊點評。
顏教授看得很開:“雜志經營是他們的事,我只負責幫他完善邏輯漏洞和科學數據,能寫出一本出色的科幻小說更好。”
心想:確實是一本經典。
四人聊著天,看著小說,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顏教授含笑看著這一切,也拿起一本雜志,翻看其他內容。
還別說,這期的內容比往期內容豐富,且好看不少。
不過,怎么還有兒童科幻小說?也算挺有意思的。
他看到了劉興詩等人的作品,啞然失笑。
這頓茶從七點半一直喝到九點半,幾位老教授看完后開始活躍,感覺還挺不錯。
“我說老顏,你從哪里找來的作者,故事寫得真不賴,未來幻想水平挺高的。”
“不止是高,而是非常出色。你們看看他對于未來的描述,比很多專家都厲害!”
“那是因為科幻作家只負責想象,專家還需要邏輯,技術發展路線。”
“不過,我對小說里描述的地下城生活,覺得不太符合邏輯。若是解決能源問題,地下完全可以產出豐富的農產品和物資,不至于過得如此苦巴巴。”
“不好說,反正設定在作者手里。”
三人相互討論一會,發現顏教授沒有參與,將苗頭對準他:
“老顏,你恐怕要在國內外的科幻迷中名聲大噪。”
因為小說的筆者按標注,小說中很多數據請教了川大的顏立軒教授。
顏立軒淡定的喝著茶:“些許虛名,不足掛耳。”
心中卻非常得意。
扯過話題,顏教授對其中一人說:“我覺得你可以參考小說的內容,好好寫一份未來技術發展的路線。”
那人點點頭:“里面不少內容可以借鑒。我聽說之前他們還搞個聯誼會,會上講不少未來的東西。”
顏教授一拍腦袋,回書房取出幾頁紙交給老友:“這是我從科幻社團那邊拿到的文字記錄,你看看。”
“行,回去研究研究。”
十點多點,三人帶著一包茶葉和雜志離開。
第二天,顏教授上專業課時,感覺教室里的氛圍有點奇怪,有那么幾個學生看他的表情不太對勁。
下課后,他來到那幾學生面前,還沒來得及開口。
一學生興奮的問:“顏教授,你是不是指導《流浪地球》的創作?”
顏教授認真看了幾眼,對學生有點印象,似乎是科幻社團的成員,認真回答:
“沒有,我只是幫作者解決幾個數據問題。”
周圍的學生似乎聽到,紛紛圍了上來。
那學生似乎得到肯定答案一樣:“顏教授,要不你去我們社團給我們講講唄。”
顏教授一聽,覺得有點意思:“你們很喜歡看《流浪地球》?”
幾人齊齊點頭:“喜歡,太好看了!是國內少有的好作品。”
顏教授聞言,沒有直接給出答案:“我先看看時間。”
剛走到教室門口,就看到川大科幻社團的社長正在等他。
一開口就是邀請顏教授給科幻成員做分享。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
顏教授問他:“雜志不是才上市一天?你們都看完了?”
社長不好意思的說:“還不是為了經營社團的科幻氣氛,老早就督促他們去買。這期買對了!很久沒看到如此精彩,如此多的小說了。特別是《流浪地球》!”
顏教授見狀,想了想說:“那就周六下午吧,我正好有空。”
回去的路上碰到昨晚的老友,那老友得意的說:
“我今上課時推薦他們看《流浪地球》。”
另一邊,科幻社團成員見顏教授離開,跑上來問結果,得知后在空中揮了一下手。
然后一把摟過社長的肩膀,賊兮兮的說:“老實交代,你到底寫了幾封交友的信。”
社長嫌棄的扒開他的手:“我還用得著寫信?這期有我的信息,等著收信就行。”
那成員露出羨慕的眼神,然后問:“我們學校能不能與電大再來一場聯誼會?”
社長回頭看了他一眼:“咋了,有看上的同學?”
“沒沒沒,就是覺得和她們聊天很有意思。”
“去去去。”
-----------------
武大,韓頌正在宿舍里嘗試寫科幻小說。
門口突然打開,舍友拿著剛從食堂打回來的飯,一眼就看到伏案的韓頌。
“咦,韓頌,你不是說不找筆友么?怎么偷偷寫信?”
“給我看看,你這小子寫了什么?”
幾人將飯盒放在桌上,湊過去看韓頌正在捂著的稿紙。
“兄弟們,上家伙。”
韓頌受不了癢,只得松開捂住的手。
一舍友眼疾手快,拿起一看,大失所望,隨后又驚呼:
“韓頌,你開始寫小說了?”
韓頌靦腆的說:“試試。說不定很有天賦呢。”
-----------
燕師大。
李鑫將《流浪地球》的讀后感投給校報之后,開始著手寫信。
他已經選好三個筆友信息,有男有女,每個學校一人。
在他的帶動下,社團成員和舍友不少人投入熱情,給《科學文藝》寫信,又給筆友寫信。
前者想刊登交筆友信息,后者直接與筆友通信,看是否通電。
只不過,大家都偷偷摸摸的寫,誰也不告訴誰自己到底寫了幾封。
一見面,彼此就互相試探:
你寫了幾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