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啱想將本期《科學文藝》推薦給科幻社團的成員時,他們早已有人買來閱讀。
作為一個科幻社團,自然不會錯過國內(nèi)唯一一家科幻雜志。
15號傍晚,不少成員就聚集一起,三三兩兩圍著一同觀看,因為封面的配圖實在吸引人。
之所以聚在一起,他們以為本期依舊全是短篇,可以很快看完,然后一起分享各自看法。
突然冒出的中篇給了眾人的驚喜。一兩個小時內(nèi),眾人靜觀不語。
看到小說中所描繪的末日景象,眾人很是吃驚,難以想象極寒天氣下,人類或者說生物如何生存。
小說中各種先進的科技成果,讓眾人神往萬分,特別是末日前的盛世景象,那萬里通視頻的工具和軟件,實在是太想擁有一個了。
看到主角父子和解、劇中人物英勇就義、眾工程師搶救發(fā)動機、太空劇情等劇情時,一些女同學忍不住偷偷抹眼淚,順便帶動其他人感動泣下。
也有一目十行,閱讀速度快的成員。
比如李鑫,本想重新仔細看看,結果發(fā)現(xiàn)底欄的“筆友”板塊,頓時欣喜若狂。
正好看到上面寫著,20歲的蓉城女大學生,還有興趣愛好等,欲看清楚地址時,負責翻書的同學翻到下一頁。
他來不及懊悔。
因為這一頁的底欄也有一個招友信息,不過是22歲的男大學生。
收拾心情,看完本頁和下頁內(nèi)容后,他發(fā)現(xiàn)對頁又是一名女大學生的筆友信息。
所以李鑫忍不住出聲:
“那個,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本期雜志的不同之處?”
其余成員紛紛抬頭,臉上帶著疑色。
有些同學眼角還掛著淚珠,與不解的表情相配合,有點呆得可愛的樣子。
李鑫輕咳一下:“你們看每一頁的底欄,多了一個招友信息!”
此話一出,十來個腦袋齊齊低頭,不斷發(fā)出“咦”的聲音。
“竟然真的有招友信息,快看看是怎么會回事?”
有人翻到扉頁,發(fā)現(xiàn)底欄有一處說明文字:
自本期起,雜志為全國的科幻迷提供一個交流的筆友板塊。
各位讀者若是感興趣,可按照他們的模板將文字信息附在來信中。
“呀,還真是筆友板塊!”
“什么是筆友?”
“笨,就是寫信交流的朋友。”
“《科學文藝》的新欄目設置得好,我等會得好好尋摸尋摸,看看能否找到志同道合的筆友!”
其余人紛紛附和,都想擁有一個遠方的知心朋友。
經(jīng)這么一打岔,原本讀書分享會的氛圍蕩然無存,那幾人眼角的淚珠亦不見蹤影。
最后社長實在看不下去,打斷眾人的議論:“行了,先看小說,雜志都買回來,還怕找不到筆友么?”
小教室安靜下來,只不過閱讀效率大不如前。
許多人看的同時,還分出心神留意筆友所刊登的個人信息。
看了多條之后,不由在心底嘀咕:
怎么都是蓉城幾所大學的學生?!
等到了將近九點,眾人陸續(xù)看完《流浪地球》,臉上帶著震驚、滿意以及神往等表情。
社長見狀,剛要開口發(fā)表讀后感,李鑫出聲:
“前些日子,我蓉城的同學來信說,他們幾個大學舉辦了一場科幻聯(lián)誼會,還請來《科學文藝》的老師們做分享。估計是雜志社在聯(lián)誼會宣布開設筆友欄目,所以我們才看到全都是三所大學的學生。”
其余成員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
社長來了興趣,將原來的話壓回肚子:“李鑫,你同學有沒有說聯(lián)誼會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
“我同學在信里只是簡單的說了兩段,大概是……”李鑫將信中內(nèi)容說出。
眾人聽到三所學校大學生交流氣氛和諧時,一雙雙閃亮的大眼睛!
他們將目光轉(zhuǎn)向社長,期待的含義非常明顯。
社長直接看樂了:“行了,等周末我們都出去找老同學吃個飯,打聽誰家組建科幻社團,到時候我們可以來一個元旦聯(lián)誼會。”
想了想又說:“你們?nèi)绻嫦胝业揭粋€好的筆友,回去之后要好好琢磨怎么寫個人信息。可以預料,這一期刊登后,估計全國的讀者,還有其他科幻迷,會有很多人寫信參與!”
“筆友的事到此為止,下面開始分享讀后感!李鑫,你第一個分享!”
被點名的李鑫緊了緊身上的灰色毛衣,站起來毫不怯場的大聲說:
“嗯,首先是震撼。小說中呈現(xiàn)了一個宏大的末日宇宙景象,這種描寫在國內(nèi)的科幻文學較為少見。即將毀滅的太陽系和自救的地球,讓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
“還有對未來科技的震撼。無論是磅礴的行星發(fā)動機,還是可控核動力能源,亦或是星際通訊等技術,還有末日前的盛世科技場景,讓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做科技的魅力!”
“其次是感動。作者對角色的科幻,讓冰冷的末世多了幾分溫暖。”
“還有就是“帶著地球流浪”的設定剛跑出來時,那種作為華夏人的歷史戰(zhàn)栗感,讓我久久難以平靜。”
“嗯,最后是擔憂吧。因為小說的主題是人類生存和宇宙危機,讀完之后讓我意識到地球環(huán)境的脆弱,算有點比較擔憂人類的未來吧。”
李鑫的分享剛說完,其余成員紛紛鼓掌:
“說的好!”
“和我的感覺差不多!”
等掌聲安靜,又一成員主動站起來分享:
“我覺得整部小說貫穿一個非常明確的華夏精神,那就是人定勝天和愚公移山精神!我看完之后,心里全都是對人類勇氣和希望的敬畏!”
“還有就是,如同小說中所寫,未來華夏的科技水平一定可以追上,甚至超過西方國家。”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意文中,作者寥寥幾筆描繪了西方社會在末日下的亂象,與華夏的地下城完全不同。我覺得是作者故意為之,嘿嘿。”
這番話,倒是讓許多人交頭接耳。
接下來,又有不少人從文學性、故事性、個人情感等方面分享讀后感。
社長非常滿意,他看了眼有些魂不守舍的李鑫:
“李大才子,勞煩大駕,寫一篇讀后感投給校報唄!”
正在構思交友信息的李鑫誤聽為:寫一份個人信息提交,連忙點頭答應。
等社長的手拍到他肩膀時才反應過來,不過為時已晚。
社長宣布解散,碰巧遇到吳啱帶著一本雜志進來:
“咦,你們都在啊。”
“正好,我覺得《科學文藝》這期非常好,推薦你們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