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是近代物理學。比如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反物質、多維空間等,都可以圍繞這些物理奇想展開。嗯,屬于硬核科幻范疇。”
“還有一個是虛擬世界。現在國外的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網絡陸續出現。網絡肯定是未來的科技重點,由此可以展開許多探索。”
“不同的感官體驗、虛擬與現實的對決或者說探討。”
唰唰唰!
陸奇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五個關鍵詞,臺下的學生奮筆疾書,猶如上大課一般。
第一排的譚凱和吳顯奎、胡繼英聽了他的創作經驗,深有啟發。
特別是吳顯奎,他覺得未來的創作方向又拓寬不少。
臺上的陸奇接著說: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那么多,是因為你們是時代的天之驕子,知識和科技儲量位于全國人民之首,我認為你們不僅僅是一個科幻迷,也是一名名潛在的科幻作家。”
“那為什么寫科幻小說呢?自然是因為熱愛才寫!其次因為它能帶來名與利!”
“各位同學,我們雜志社給的稿費可不低哦!”
“就像譚凱老師《灰姑娘為何退隱》文中所說,克拉克的小說《太陽風帆》啟發了米國的宇航科學家,引起米國宇航局的注意。我認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應該對現實中的人或者產業有一定的啟發效果!”
“謝謝大家!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與我們三個溝通。”
教室里響起陣陣掌聲。
講了那么久,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只有兩點:
作品起到啟發效果、拿到稿費!
所以很快就有學生舉手:“陸奇老師,是否方便透露稿費的標準?”
“該問題讓譚凱老師作答。”陸奇哈哈大笑,讓譚凱和吳顯奎兩人回到講臺。
譚凱笑著接過話題:“《科學文藝》雜志社很注重對新作者的培養,給新作者的標準能達到千字六塊到八塊之間。”
“若是作品質量極其出眾,可以給到千字十塊。”
教室里馬上嘈雜起來,許多同學交頭接耳,也有人在心中默默計算:
寫一篇千字小說,能賺六到十塊錢。
一千字一天就能搞定!那豈不是30×6,一個月至少有180塊收入?!!
嘶!
也有學生想,我寫一部萬字小說,那不就能獲得一百塊的稿費?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臺上的譚凱繼續添一把火:“一部好作品的稿費,可以是持續不斷的。比如陸奇老師的《蟻素》,被其他雜志轉載,又多拿一份稿費!”
臺下嗡嗡的聲音更大!
臺上三人明顯看到大部分學生兩眼一閃一閃亮晶晶!
80年代,很多大學生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基本靠國家補貼生活,甚至寄回去補貼家用。
此時一聽稿費兩字,又加上天之驕子,還有科幻文學沒有純文學那么高的門檻,讓他們產生一種蜜汁自信。
陸奇能行,我也能行!
又有學生問:“歷史、神話怎么與科幻相結合?”
對這個問題,陸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一個比喻:
“精衛填海,大家都很熟悉吧。”
“倘若我不小心帶著一架小型的仿生無人機,通過制造的時間機器回到古代,在海邊控制無人機不停往海里扔石頭。”
“你說,古人看到,會不會認為它就是精衛?”
那學生若有所思的坐下。
陸奇記得8090年代,有不少科幻作家創作了許多歷史、神話科幻題材。
又一學生:“陸奇老師,剛才你在開頭提到國外的幾部科幻電影,你覺得里面所提到的未來科技容易實現嗎?還有,我國的科幻電影什么時候才能達到這樣的水準?”
陸奇一看,提問的學生頗有氣質,估計看過不少內參電影。
“我覺得,其實無論是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很多對未來的設想都源自于現實科技。現實的科技樹能長到哪里,頂尖的科幻作家心里都有譜。”
“當然,《星球大戰》這種帶有一些奇幻元素。但《星球大戰》,我認為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我對編劇的想象力不是很滿足。如是換我來寫第二部,能加入更多更真實的未來科技場景。”
這下,不僅學生們感興趣,就連譚凱和吳顯奎都來了興趣。
見大伙齊刷刷的盯著他,陸奇不慌不忙的推薦自己第一部作品:
“這點我在《蟻人世界》里有所展示。”
“我會讓第二部的科技場景比現在要先進20年左右,展現一個觸手可及的未來科技場景。”
陸奇心中突然興奮起來,他意識到:
陸奇的神“zhuang“奇“b“時刻來了!
“看過電影的同學,知道第一部的通訊方式還是傳統的固定電話,或者公用電話。”
“那20年后呢?我認為將會出現手持的電話,簡稱手機。大概三個手指的大小!可能會出現各種類型,有翻蓋、直板,側拉等等。”
嘶!
“或者還會出現智能手機,用一個可操控的顯示屏,能接電話,能上網聊天,還能玩游戲,可以說是一個手機化的微型電腦!”
嘶!嘶!嘶!
“至于交通方面,則有智能電車、無人汽車,甚至是小型的無人飛機。穿越回去的機器人,可以通過網絡操控智能電車的攝像頭,以及城市攝像頭等,形成全球全方位實時搜索。”
“戰爭場面上,我認為屆時是機器人、無人機的天下。通過網絡即可操作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去搜索戰斗。”
“場景還可以出現各種支付的場面……”
“網絡方面……”
……
譚凱原以為只是如同之前交流《蟻人世界》時的簡單描述,沒想到陸奇居然全方位描述了2024年前后的科技應用場景,乃至當時局部的戰斗經驗,聽得比臺下學生還要認真。
學生們已經沉醉并開始向往陸奇所描繪的未來科技應用于生活的場景!
導致陸奇結束講話半分鐘,臺下都沒啥動靜。
嗖的一聲,全場爆發了最熱烈的掌聲。
掌聲停了后,又一學生站起來問:
“陸奇老師,你所描述的未來場景,離現在的華夏還有多久?”
陸奇用肯定的語氣回答:“2020年左右!”
臺下的學生均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又有人問:“那2020年的米國,又該是啥樣子?”
陸奇:“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落后于華夏。”
現場一片安靜。
譚凱見狀,開口解圍:
“剛才陸奇老師所描繪的未來場景,足以證明一位優秀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以及對于未來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