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胡同,黑煙騰起。
許多人在大喊:“走水了!”
附近的一處望樓立即鳴鑼示警。
侍衛們有些緊張,一個個把眼神投向順治。
小順治瞅著黑煙距離自己至少60丈,擺擺手,示意繼續喝茶。
沒一會,南城救火隊旋風般趕到火場附近,開始救火。
救火隊井然有序,前后左右先弄出隔火帶,
“一、二,拉~”
轟~
在眾多鉤鐮槍的拉扯下,一間剛過火的房屋轟然倒塌。
再從附近溝渠取水潑透,等起火的3間房屋逐步坍塌,火焰四濺。四周地面潮濕,沒有可燃物,殘存火焰很快被人撲滅。
順治看的津津有味,只覺新鮮。
如此救火簡單、粗暴、但很合理。
……
“蔣大人到!”
外側有人高呼,圍觀人群齊刷刷讓開道。
蔣青云騎在馬上望了眼已無事的火場。
“救火隊的弟兄們辛苦了,一定要把底下的火星子全部澆滅,防止死灰復燃?!?/p>
“為了大清!為了南城!”
口號齊整,順治聽的心花怒放。忠臣啊~
一名差役湊到蔣青云身邊,低聲提醒:“大人,那邊的一群人瞅著不大對勁~”
蔣青云扭頭望向茶攤,瞬間警鐘長鳴。
幾十名便衣大漢扇形分布,氣質精悍,眼神銳利,或腰間鼓鼓,或懷里鼓鼓,顯然是身藏利刃。
“大人?”
“速令百姓散開,各自回家。”
……
蔣青云幾乎可以斷定這等打扮非官即賊。
賊的概率小,官的概率大。
他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心臟砰砰亂跳,這或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駕~”
他勒馬緩慢向茶攤靠近。
走近一半,他又有了一個新發現,這幫人雖衣著各異,但靴子卻是一樣的。還有,這幫人看向自己的眼神是倨傲的,是上級看下級的眼神。
御前侍衛!
皇帝在此。
想到這里,蔣青云將佩刀掛在馬鞍一側,麻利的翻身下馬,一步一步走過去。
10丈~7丈~4丈~
對面一漢子伸手攔住,并不作聲。
蔣青云從腰間摸出銅印遞上,也不作聲。
“你,原地莫動?!睗h子語調平靜,接過銅印,隨即轉身走進茶棚。
……
茶棚內。
掌柜的也感覺到不對勁了,手臂開始顫抖。
一名侍衛見狀,上前接過他手里銅壺,示意他離開。
此時的茶棚內除了順治再無一人坐著。
“皇上,南城兵馬司指揮蔣青云求見,這是他的官印?!?/p>
“他怎么會知道?”
“真龍天子在此,紫氣籠罩,他能發現倒也不稀奇?!笔绦l不露聲色的拍馬屁。
“讓他過來吧?!?/p>
“嗻。”
沒一會,蔣青云快步走進茶棚。
沉默,下跪,磕頭。
雖然不情愿,但是也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眼前是皇帝。
此時,他的腦中閃現一句——“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巡視后宮,大丈夫當如是也?!?/p>
……
“抬起頭來。”
“賜座。”
“謝皇上?!?/p>
蔣青云敏銳的捕捉到了小皇帝對自己觀感不錯,雖不知緣由,但自己的直覺是不會錯的。
“你在南城干的不錯,不愧是兩黃旗子弟?!?/p>
“食君祿,分君憂。為南城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微臣的本分,不值得褒獎?!?/p>
“有人彈劾你為官跋扈、蓄養私兵。你要辯解嗎?”
“微臣問心無愧,在四九城只要做點實事就會得罪人,若是從不做事倒是可以一團和氣?!?/p>
順治對這個回答很滿意,揮手示意侍衛站遠些。
原本茶棚內有4名侍衛,2人分立皇帝身后,2人分立蔣青云身后,此時默默避退。
……
順治招手,示意蔣青云再靠近些。倆人只隔著一張簡陋的茶桌,可謂是咫尺之遙。
“朕問你,京城有危險否?”
“有?!?/p>
“說?!?/p>
“兩白旗、正藍旗內多有攝政王黨羽,他們不會忠于皇上,他們不會甘心失敗~”
“你說怎么辦?”
“殺之?!?/p>
“朕是大清的皇帝,八旗乃國朝根本,殺三旗,只剩五旗,豈不是自掘墳墓?”
“微臣的意思是,只殺這三旗的官佐即可?!?/p>
“你也覺得即使多爾袞死了,他的黨羽也不會忠于朕?”
“皇上圣明。微臣打個比方,信任就像是女人的貞潔,要么一開始就有,要么永遠都不會有?!?/p>
順治若有所思,這個比喻粗俗但有趣。
“皇上是圣主,應乾綱獨斷。微臣愿為皇上沖鋒陷陣,清除障礙。”
順治呼吸明顯加快,但隨即他又控制住了情緒,只是溫柔的盯著蔣青云。
“朕口頭準許你從直隸地區解甲歸田的漢軍中募精兵二三百,必要時亦可染指大興、宛平兩縣,確保南城忠誠。但你得遵從朝廷法度,不可高調。朕絕不會虧待忠誠之人。朕,先走了~”
順治說的極其輕聲,但內容很大膽。
……
蔣青云坐在空無一人的茶攤上許久。此刻,最應景的詩句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
他一邊喝著高碎,一邊琢磨順治話里的意味。
表面上看小皇帝是提防多爾袞,可暗地里,何嘗沒有提防孝莊太后之含義呢。
“乾綱獨斷”這4個字看來是戳中了小皇帝內心最深處。
當初,小萬歷對李太后無可奈何、愛恨交加。
順治又何嘗不是呢~
今日談話內容無第三人在場,并且無任何書面旨意或是物件賞賜。說明順治還是有所忌憚。
“大人?”
茶攤掌柜回來了,心驚膽戰。
蔣青云丟下一小塊碎銀,和顏悅色道:“今日之事,你要忘掉,莫要想,莫要說,好好做生意。”
“草民明白?!?/p>
“還有,以后若是發現了周邊有什么不對勁的人、事,盡可去兵馬司稟報,錯了無妨,對了有賞?!?/p>
“草民明白,一定一定?!?/p>
……
蔣青云走出茶棚后,臉色一切如常。
他放慢馬速沿著天橋一路巡視,拐進珠市口大街,最后來到崇福寺(乾隆年間改名法源寺)附近的史家胡同。
工地火熱,200多名工匠在忙碌著。
“不關你們的事,繼續干活?!北R司吏目連忙跑來,“大人,您怎么來了?”
“本官不放心?!?/p>
“大人請看,依次是普濟堂、育嬰堂、棲流所。匠人們嚴格按照大人的設計施工,清水紅磚,一磚到頂,崇福寺的和尚說大人您是菩薩心腸、羅漢手段。”
蔣青云皺眉,問道:
“哪個和尚?”
“不認識。不過他個子特別高,站在那就像是一棵青松。寶相莊嚴,一看就是道行深厚、大慈大悲的好和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