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春天,伴隨著高粱的新綠和工坊的轟鳴,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百姓們臉上的笑容,不再僅僅是溫飽滿足,更有了對未來的期盼。周明深知,要將這份生機延續下去,不僅僅依靠農業和工業的硬實力,更需要一套高效運轉的“軟實力”——知識的普及與商業的活化。而這其中,最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便是算術。
遼東縣城的集市,比往日更加熱鬧。南來北往的商販,除了本地的谷物、皮毛,還帶來了中原的絲綢、瓷器。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然而,在這繁華之下,周明卻看到了效率的瓶頸。
“公子,今日市集收成頗豐!粗略估計,賦稅可達兩千錢!”民部負責市集稅收的小吏興沖沖地向周明匯報。
周明看了看他手中那本厚厚的賬簿,上面用竹簡和木片刻畫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和符號,計算方式古老而繁瑣。他搖了搖頭,問道:“你這‘粗略估計’,究竟粗略到何種程度?若要精確計算,需耗費多少時日?”
小吏撓了撓頭,臉上露出為難之色:“回公子,若要精確,恐需三五日之功。畢竟,每一筆交易,皆需反復核對,稍有差池,便要重頭再算……”他嘆了口氣,這年頭,做賬可是個苦差事。
周明輕笑一聲:“三五日?黃花菜都涼了!這等效率,如何能滿足遼東日益增長的商貿需求?”
他知道,在這個時代,算術知識被士族壟斷,百姓和普通商賈對數字概念模糊,計算全憑心算和口訣,效率低下且錯誤百出。這極大地阻礙了商業的流通和發展。
“知識就是生產力,而算術,是商業的生產力!”周明在心里默默念叨著。
算術啟蒙:從《九章算術》到“周氏乘法口訣”
周明決定親自編寫一套簡易的算術教材。他沒有照搬現代數學,那對古人來說過于超前。他選擇從這個時代已有的《九章算術》中汲取靈感,并結合現代小學教育的精髓,將其簡化、具象化,使之更貼近百姓的認知水平。
“算術之道,并非高深莫測,而是人人皆可掌握之技!”周明在遼東學堂的課堂上,向一群學徒和年輕商賈們宣講著。他手里拿著一塊特制的木板,上面刻著整齊的方格,這就是他用來教學的“算盤雛形”。
“諸位請看,我今日教你們的,便是加減乘除之法。此法簡單易學,熟練掌握,便能一日千里!”
他從最簡單的“周氏加法”講起,通過在木板上擺放石子,形象地演示“十進制”的進位法則。然后是“周氏減法”,教導他們如何“借位”。這些對于現代人來說是常識,但對于古人而言,卻是顛覆性的認知。
“公子,這……這石子擺來擺去,竟能得出如此準確的數目!”一名學徒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以前只知道“一石加一石,便是二石”,卻從未想過更復雜的數字如何運算。
而最讓學堂沸騰的,是周明推出的“周氏乘法口訣”。
“一乘一得一,一乘二得二……九九八十一!”周明用他那特有的、帶著節奏感的語氣,一遍又一遍地念誦著。他甚至譜寫了簡易的曲調,讓孩子們和學徒們能邊唱邊學。
“乖乖!這口訣念起來,竟比那些晦澀的經文還要朗朗上口!”一名老商賈聽得入了迷。他嘗試著跟著念了幾遍,發現原本需要掰著手指頭算半天的乘法,現在只要背誦口訣,便能脫口而出。
這套口訣,迅速在遼東的學堂和商隊中普及開來。孩子們在課堂上嬉笑著背誦,商賈們在交易中熟練運用。
“三乘七是多少?”
“二十一!”
“公子,你這‘乘法口訣’,簡直是神來之筆!以前計算貨物數量,要花上大半個時辰,如今片刻之間便能得出!”一名商隊管事興奮地匯報,“小人帶著商隊去往襄平,路遇其他商賈,他們還在用笨重的算籌計算,我等用公子所授之法,三下五除二便將賬目算清,他們無不驚嘆!”
這算術的普及,讓遼東的貿易效率大大提高。不僅是商賈,便是尋常百姓,在買賣物品、計算收成時,也感到前所未有的便捷。
【宿主,基礎算術普及度已達30%,可解鎖更多經濟學知識。】墨子芯片的聲音在周明腦海中響起。
“【哦?還有經濟學?看來我這是要培養古代版的‘華爾街精英’啊!】”周明心中暗樂,這系統真是驚喜連連。
商賈的蛻變:從算不清賬到商業精英
算術的普及,帶來的不僅僅是計算效率的提升,更是對商賈階層觀念的沖擊與重塑。
在漢代,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低下,被認為是“逐利之徒”,甚至被限制穿絲綢、乘車馬。然而,周明卻對商賈表現出了極大的重視。他不僅為他們提供安全的貿易環境,還主動教授他們知識,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
“商賈,乃是天下物流之樞紐,民生所需之搬運者。無商,則百姓物資匱乏,社會停滯不前!”周明在一次面向商賈的座談會上說道,“爾等切不可妄自菲薄。只要誠信經營,公平交易,便可為社會做出貢獻!”
他甚至提出了一項大膽的設想:“我欲在遼東建立‘商會’,由各行商賈推舉賢能之士,共同商議貿易規范,解決商業糾紛,甚至可以發行‘周氏銀票’,方便大宗交易,免去攜帶大量錢幣之苦!”
此言一出,商賈們如同被一道驚雷劈中,徹底震驚了!
“銀票?公子竟想以紙代金?這……這如何能行?”有老邁的商賈表示疑慮。
“公子,若真能實現,那便是我等商賈天大的福音啊!”年輕的商賈們卻激動不已。他們常年走南闖北,深知攜帶大量銅錢、金銀的不便與風險。
周明耐心解釋:“銀票,乃是以我遼東府庫之金銀為憑,由商會統一發行。凡持銀票者,皆可在遼東任何錢莊兌換等值金銀。此乃信用之基石,亦是商業發展之大勢!”他詳細講解了銀票的防偽措施,以及兌換流程。
這番話,讓商賈們看到了周明對商業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建設遼東的雄心。他們意識到,周明不僅僅是讓他們吃飽穿暖,更是要改變他們的命運,提升他們的地位!
一時間,遼東的商賈們對周明更是死心塌地。他們積極參與到“算術普及”的行動中,甚至主動將自己的子弟送入學堂學習。一些聰明的商賈,更是將周明教授的算術應用到商業運營中,精打細算,使得自己的生意越發紅火。
“公子,按照你教的算術,我將去年商隊的各項開支和收入都算了一遍,發現有些地方竟能節省三成開支!”一名年輕的商賈興奮地向周明匯報。
周明微微一笑:“這便是算術的魅力。它能讓你清晰地看到盈虧,更好地規劃未來。”
遼東的商業,在算術的推動下,開始如同滾雪球般發展起來。商品流通更加順暢,貿易額節節攀升,遼東的財政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
權謀博弈:知識的力量
在周明看來,知識的普及,不僅僅是民生福祉,更是他與天下諸侯權謀博弈的利器。
當袁紹的謀士還在為軍糧賬目不清而焦頭爛額時,遼東的軍隊后勤補給已能精確到每一錢每一糧;當曹操的商隊還在為計算貨物利潤而耗費大量人力時,遼東的商賈們已能快速完成大宗交易。這種效率的差距,最終會體現在實力的懸殊上。
他甚至想到了一個“現代梗”——“不會算數,如何打天下?這簡直是物理超度啊!”他心中暗笑,這要是讓那些只懂刀槍劍戟的武將和只會之乎者也的大儒看到,非得氣得吐血不可。
周明用最“基礎”的知識,構建起了一個高效運轉的社會體系。這種由下而上的改變,比任何軍隊征服都更加牢固。因為他征服的,是人心,是思想,是這個時代的認知。
“【宿主,請規劃下一階段的科技樹發展方向。】”墨子芯片提示道。
“【當然是漁業和紡織業。要讓遼東百姓吃得更好,穿得更暖,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周明心中已有定計。他知道,在亂世之中,能夠真正改善百姓生活質量的諸侯,才能贏得天下。
遼東,正如同一個初生的巨嬰,在周明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它用最樸素的科技,最實際的民生,向世人宣告著一種全新的治理模式。這不僅僅是草根的逆襲,更是文明的進化。而周明,這位來自異世的“工程師”,正用他超越時代的知識,一步步地,將這片土地,打造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理想國度。而這,僅僅是他征服世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