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土地,在四季輪作法的滋養(yǎng)下,愈發(fā)顯得生機勃勃。麥浪金黃,稻谷低垂,沉甸甸的谷穗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農田旁,沼氣池的幽藍火焰不分晝夜地跳動,照亮了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的臉龐。在這個中原動蕩不安的亂世,遼東,儼然已成為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這片桃源的寧靜,終究無法阻擋亂世洪流的沖擊。遼東的富庶,周明的“神跡”,以及“活神仙”般的仁德之名,如同插上了翅膀,隨著南來北往的商隊和逃難的口口相傳,迅速傳遍了中原大地。
“去遼東吧!周公那里,餓不死人!”
“真的!俺們村里那老張頭,就是去了遼東,聽說現在頓頓有肉吃,冬天還有暖炕!”
“聽說周公能從石頭里變出火,從糞便里變出光!他就是活神仙下凡啊!”
一時間,那些在饑餓、瘟疫和戰(zhàn)亂邊緣掙扎的流民,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鐵屑,前仆后繼地向著遙遠的遼東涌來。他們眼中帶著對生的渴望,對周明的無限憧憬,以及對亂世的深沉絕望。
邊界線上的“洪流”
這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遼東的東部邊界時,黑牛帶著護衛(wèi)隊巡視邊境,卻被眼前的情景徹底驚呆了。
地平線上,密密麻麻的人影如同潮水般涌來,一眼望不到盡頭。他們衣衫襤褸,面色枯槁,扶老攜幼,步履蹣跚。那不是幾百人,也不是幾千人,而是數萬人!甚至更多!
“周公!是流民!好多流民!”一名護衛(wèi)驚恐地喊道。他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人流,這簡直是一場活生生的人類洪流。
黑牛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雖然周明一直鼓勵吸納流民,但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遼東,也需要極其謹慎地應對。他深知,這其中可能夾雜著瘟疫、賊匪,甚至別有用心之徒。
“快!立刻向周公匯報!全員戒備,但不得傷及流民!”黑牛沉聲下令,同時拔出了腰間的鐵刀,示意護衛(wèi)隊擺出防御陣型。
周明應對:秩序與仁慈并重
當消息傳到周明耳中時,他正在規(guī)劃新的水車樣式。他放下手中的圖紙,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
“來了,終于來了。”他心中暗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董卓的暴政將至,天下大亂已成定局,流民潮的出現,是必然的結果。
“黑牛!立刻召集所有護衛(wèi)隊成員,在邊境設立臨時營地!蔡琰,你帶著醫(yī)館的人,準備好粥水和藥物,重點檢查流民的身體狀況!”周明有條不紊地發(fā)出指令。
他強調:“要嚴格甄別!但凡有染病者,立刻設立隔離區(qū),絕不能讓瘟疫傳入部落!對于賊匪和煽動者,格殺勿論!但對于真心投奔的百姓,務必以禮相待,不得有絲毫怠慢!”
周明親自來到邊境。當他看到那鋪天蓋地的人群時,即便是他,也感到了一絲震撼。數萬人,帶著疲憊與渴望的眼神,匯聚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
“周公!您看,這人……太多了!”黑牛焦急地匯報道,“咱們的營地,怕是裝不下這么多人!”
周明笑了笑,拍了拍黑牛的肩膀,搞笑地說:“黑牛啊,這可不是人多,這叫**‘天賜良機’!咱們遼東要發(fā)展,要富強,靠什么?不就是靠人嗎?這都是咱們未來的‘勞動力’、‘兵源’、‘消費者’**啊!”
他指了指遠處:“傳令下去,在臨時營地外,再開辟更大的安置區(qū)!以工代賑,讓他們自己動手搭建簡易的房屋,就地取材!”
檢疫與甄別:人性的考驗
檢疫站的設立,是周明應對流民潮的關鍵。
醫(yī)館的蔡琰,帶著學徒們,穿著周明指導下制作的簡易**“隔離服”**(粗布縫制的罩衣),戴著口罩,嚴格檢查每一位流民。
“請這位大娘,把手伸出來,讓吾等看看。”蔡琰聲音溫和,但目光卻一絲不茍。她檢查流民是否有瘟疫癥狀,詢問他們的來源地,是否有發(fā)熱、咳嗽等情況。
當發(fā)現有染病跡象的流民時,學徒們會立即將其引導到隔離區(qū)。
“周公說了,這是為了大家的平安!只要隔離數日,等身體康復了,便可進入部落!”一名學徒耐心地向一位情緒激動的流民解釋。
流民們起初不理解,甚至有些抗拒。他們害怕被拋棄,害怕死亡。
“我們不進去!我們不要死!”
“周公!您不能這樣對待我們啊!”
周明聽到哭喊聲,走了過去。他看著那些驚恐而絕望的臉,心中一陣酸楚。
“各位鄉(xiāng)親!”周明提高聲音,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我周明向你們保證!凡是來到遼東的,都不會被拋棄!隔離,是為了你們,也是為了遼東的百姓!是為了讓你們能更健康、更長久地活下去!”
他指了指隔離區(qū):“我保證,隔離區(qū)內,食物充足,藥物齊全!醫(yī)館的人會每日照看!這里不是鬼門關,而是‘重生門’!”
周明這番話,結合他以往的“神跡”,讓流民們漸漸平靜下來。他們看到了周明的仁慈,也看到了遼東的秩序。
安置與勞作:重建新生活
經過嚴格的檢疫和甄別,一批批健康的流民被允許進入遼東部落。
他們被統一安排在周明提前規(guī)劃好的安置區(qū)。這里有周明下令搭建的簡易木屋,有集體廚房,甚至還有公共的沼氣池。
“各位鄉(xiāng)親,從今日起,你們便是我遼東的百姓了!”周明站在安置區(qū)的高臺上,面對著密密麻麻的流民,大聲宣布。
“遼東,有地,有糧,有暖炕!但這些,都不是白給的!你們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
周明繼續(xù)闡述**“以工代賑”**政策。
“所有流民,青壯年男丁,可選擇加入基建隊,修筑城墻、道路、水渠!婦女兒童,可在紡織作坊幫忙,或者在農田里幫忙!只要你們肯出力,遼東便能讓你們吃飽穿暖!”
他甚至搞笑地補充道:“你們不用擔心會餓肚子!我告訴你們,咱們遼東的沼氣池,連糞便都能變成火!咱們的土地,都能自己‘長肉’!難道還會讓你們餓肚子不成?”
這番話引得流民們一陣善意的哄笑。他們看到周公如此親切幽默,心中的距離感也迅速消弭。
許多流民在長期的流浪中,早已習慣了麻木和絕望。但來到遼東,他們看到了希望。他們看到周公并沒有把他們當成負擔,而是當成了**“寶貴的財富”**。
很快,安置區(qū)內便響起了叮叮當當的勞作聲。流民們積極投入到各項建設中,他們親手搭建自己的房屋,修筑遼東的城墻。
在勞動中,他們找回了久違的尊嚴和價值。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再是無根的浮萍,而是遼東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人口紅利:遼東的實力飛躍
大規(guī)模流民的涌入,使得遼東的人口數量呈爆炸式增長。
從最初的幾千人,到如今的數萬人,甚至更多!這帶來了巨大的勞動力紅利。
更多的農田被開墾,更多的礦產被開采,更多的工坊拔地而起。遼東的生產力,如同滾雪球般迅速壯大。
周明將新增的青壯年勞動力,一部分充實到農業(yè)生產中,擴大了耕種面積,進一步保障糧食供應;一部分投入到基建工程,加速了道路、水利和城防的建設;還有一部分,則被吸納進工坊,學習周明傳授的新技術,成為未來的技術工人。
遼東的各項事業(yè),都因為這龐大的人口紅利,而得到了飛速發(fā)展。
“周公!咱們現在的人手,比以前多了十倍不止啊!”黑牛興奮地向周明匯報道。
周明點點頭,眼中充滿了自信。他知道,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有了足夠的人口,他才能將更多的現代科技,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他甚至開始考慮,從這些流民中,挑選身體素質優(yōu)秀的年輕人,加入護衛(wèi)隊。
“有了人,有了兵,遼東才能在這亂世中,真正地**‘立足’**!”周明在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