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晚上餐桌上,五郎難得主動開口了。
“怎么了?”
“夫子說啟蒙的書我已經讀好了,接下來要讀四書五經?!?/p>
趙清虎吃了一驚,“這么快?”
他這個半文盲,都沒把那五本啟蒙讀物看完。
幾個意思,王童生的意思,五郎已經把五本啟蒙讀物讀熟了,里面的繁體字也全都認全了,也理解了書本里面的意思?
要開始讀四書五經,這么快的嗎?咱家五郎還真的是一個讀書的種子?
“要多少銀錢?”趙清虎很快也反應過來了,五郎開口說這個,是要錢買書。
他們家五郎在讀書花錢這條路上,也要開始發力了。
現在還是四書五經,等他的毛筆字有所長進后,筆墨紙硯要持續不斷投入,還需要購買字帖,還有新的書籍。
一些大儒對四書五經的釋義,也是要購買的。
“四書五經不便宜,鎮上的書鋪就有,有二兩銀子的,也有三兩銀子的。全套買齊了,要用二十四兩銀子。”三郎幫著五郎回答了這個問題。
畢竟,去書鋪問價格的是他。
“三哥,我買手抄本就好,便宜點?!蔽謇闪⒓吹馈?/p>
趙清虎卻搖了搖頭,“五郎,你是要正經走讀書科舉這條路的!印刷版的書好些,不會有錯處!而且,你一個讀書人,手上全都是手抄本的,難免被人笑話。王童生幫你啟蒙,日后你注定要去更好的學堂,總要用上的?!?/p>
趙清虎掏了掏腰包,拿出了三十兩銀子,給了趙三郎。
“給五郎買好的,此外,筆墨紙硯也買一些回來,家里面的不夠用了?!?/p>
“知道了爹?!?/p>
“謝謝爹!”五郎道。
“你我父子,不說這些。”
飯后,趙大郎也主動開口了。
“爹,山坳里面的水田您怎么想的?”
“咱們家水稻壯實,目前還是八月底,距離咱們這入冬封凍還有兩個多月,我想看看能不能長出二茬稻?!?/p>
“二茬稻?”
一桌子人,全都懵了。
啥是二茬稻啊?
“先讓水田蓄水,過一段時間再看吧,反正山坳里面的水田,咱們也不輪種其他作物,就算養不出二茬稻,那就早點去把水田翻了,留下的稻桿就算是肥田了。”
晚上,趙家的大廳內燈火通明。
趙清虎把大郎幾個全都叫到了大廳,除了他們,還有顧凌軒。
畢竟,全家上下,明面上,學問最好的,算數最好的就是顧凌軒。
“秋收完了,咱們家的稻谷也入倉了!接下來,咱們算上一算,家里上上下下,一年需要多少糧食,這些稻谷夠不夠,要不要再買糧。”
算全家糧食需求,很簡單。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家目前有人口十四,加上九個奴仆,便是二十三口人。
算成年人,算上顧凌軒也就十二人,其余的,都算是未成年人口,是十一人。
成年人口糧,一天需要兩斤米,當然了,若是飯菜有油水,米飯會吃的少一些。
未成年口糧,取一個平均值,一斤半吧。
顧凌軒扒拉算盤珠子,好一會,才有了結果。
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三斤!跟趙清虎心算的一樣。
一百斤稻谷,能出六十斤精米,多也多不了多少。
如此算來,他們家全家若是都吃精米,大概需要兩萬五千斤稻谷。
目前,他們家的稻谷,才一萬二,距離兩萬五,差了不少。
這一算,自家秋收豐收的喜悅,立馬沒了一大半。
難怪,農戶對糧食如此執著。
沒糧食,那是會餓肚子的。
“爹!”大郎也急了,看向趙清虎。
趙清虎擺了擺手,“這個數字,光算了大米,咱們還有小麥,還有粗糧!”
不用趙大郎開口,趙清虎都知道,這家伙肯定有想法,把豆腐渣曬干,當做儲備糧。
一萬多斤稻谷不好弄,但是,一萬多斤豆腐渣,他們家的豆腐坊幾個月就能出產。
至于豬,讓它們吃豬草去吧。
趙清虎粗略在心中算了算,不算他空間內儲存的糧食,他們家精米還有一千多斤,都是花錢買回來的!
此外,小麥還有將近兩百斤。
黃豆、綠豆這些不算。
實際上,精米也不用吃到來年秋收,只要接上冬小麥收獲就行。
還有他期待的二茬稻,實際上,他們家的糧食缺口并沒有。
只是,有精米缺口而已。
豆腐坊,每天也能收入一些稻谷。
之前,一斤稻谷兩文錢,可以兌換一斤豆腐。
如今,稻谷價格上漲,到了六文錢一斤,可以兌換三斤豆腐。
不過,稻谷價格上漲后,用稻谷兌換豆腐的人就少了。
“大郎,咱們家的倉庫還能裝多少稻谷?”
“爹,除了倉庫,咱們房子大,多少稻谷都能儲存?!贝罄傻?。
糧食不夠,有再多的銀錢也沒用,鎮上的糧價可不穩定。
“不用慌,實際上咱們家不缺糧食,就是缺精米而已。”
“那倉庫還能存五千多斤。”
稻谷如今是六文錢一斤,五千多斤,就是三萬多銅板,三十兩銀子。
“豆腐坊陸陸續續也有稻谷收入,咱們先購買兩千斤稻谷吧?!?/p>
趙清虎有了決定,大家再沒話說。
他們家的確不缺糧食,就是缺精米。
但是,他們這個老爹,除了白面就只吃精米,日常連糙米都不吃。
五個郎湊在一起,也想商議商議。
“實際上,咱們一天吃不了兩斤精米?!蔽謇傻?。
他們家生活條件好,每餐飯都有葷腥,菜吃多了,飯自然吃的少。
二郎卻搖了搖頭,“我一天能吃三斤米?!?/p>
三郎白眼連翻,“你就是個飯桶?!?/p>
四郎道:“爹是往寬裕方向算的糧食,就大狗、二狗才多大啊,天天有豆漿豆花,哪能吃掉一斤半的大米?!?/p>
“可爹年紀大了,吃不了粗糧,需要吃精米細面。”大郎道。
“沒事的大哥,爹算的不錯,咱們豆腐坊每個月也有稻谷收入!就算最后青黃不接,咱家糧食總不會缺,大不了花些銀錢,買些精米細面回來!鎮上糧店的糧食雖然漲價了,可從來不缺糧食?!壁w三郎道。
趙大郎點了點頭,如今看來,只有如此了。
“要不,我偷偷曬一些豆腐渣?”
“大哥,你可別,豆腐渣偶爾吃一頓,換換口味還行,不能天天吃。”趙三郎連忙勸阻。
咱們家這條件,沒必要盯著豆腐渣,那是豬的口糧啊。
用爹的話說,咱沒苦不能硬吃,天知道日后有多少苦要吃呢,眼下能享福,干嘛吃苦?